1、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缺乏公德意识⋯⋯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情形,小明想选用以下古语、名言作为警示语加以提示,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慎独自律,表里如一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得18金、20银、23钢,领跑金牌奖牌双榜。运动员那一张张写满坚韧的脸、一具具顽强拼搏的身躯,定格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瞬间。他们不服输、不放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
②拥有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我们面对挑战
③善于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发展自己
④乐观进取、自命不凡,更容易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漫画警示青少年应( )
A.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B.珍爱生命,警惕毒品侵害
C.呵护友谊,感谢朋友善意
D.以礼待人,对人毫无保留
4、认识自己,有一个著名的乔哈里窗模型(如图)。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不能实现清醒地认识自己
②想增加认识同学的机会,就要适当缩小自己的公开区
③如果想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就要缩小自己的盲目区
④我们应该不断挖掘自己的未知区,以开发自己的潜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学生素质报告中,班主任给彬彬同学的评语是这样的:“彬彬同学文明有礼,但学习还需更努力,望你多养内涵气,继续进步不要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教师的评语包含对我们的鼓励和期待②评语点到我们不足,是对我们的贬损
③我们要重视他人一切评价,不能忽视④关注内容和用意,理解老师良苦用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7月17日,清华大学2023年河南省首封录取通知书颁发到陈一鸣手中。从他分享的学习经验我们得出“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B.学习需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
C.学习要掌握基本的策略和科学的方法
D.学习方法虽因人而异,但学习效果是相同的
7、晓梅、小宇俩人学习好,性格好、团结同学,都是班干部。小宇喜欢晓梅,但当他向晓梅表白时,晓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并坦言初中阶段是学习的最佳充电时间,如果错过将抱憾终生。晓梅的做法告诉我们,对待朦胧的情愫要( )
①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②学会拒绝,把握分寸
③尊重对方,自重自爱 ④勇敢接受,不计后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大国工匠周建民以当“好工人”为梦想,白天认真学技艺,晚上刻苦学习专业书籍,40余年从未松懈。如今,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他,有了新目标: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周建民事迹启示我们( )
①梦想应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②只要学习,梦想就能实现
③要树立梦想,并为梦想不懈奋斗
④以“好工人”为梦想才能助力我国走向制造强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小梦在周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初中生活:课程增多了,压力增加了,但是很多学科学习更有趣了,最欣慰的是同桌很友好,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帮助,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据此分析,小梦学习生活的快乐来源于( )
①对知识的兴趣 ②对环境的好奇
③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④发现自己的爱好和潜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潮起亚细亚”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奔腾不息的钱江潮,“水”元素的贯穿全场寄寓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和弄潮儿精神的共生共融。一目了然间,观者动其心。守护精神家园,我们要( )
①全盘否定外来文明 ②照搬照抄西方价值
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面对朋友无意的伤害,我们应该( )
A.宽容对方
B.主动结束这段友谊
C.慢慢疏远对方
D.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对方
12、杭州亚运会首枚金牌属于杭州姑娘邹佳琪和她的队友邱秀萍。赛后,一张照片传遍网络,邹佳琪一双尽是老茧的手,方能破“茧”而出。这表明( )
A.人需要梦想,有了梦想就能实现理想
B.经历磨难后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
C.只要长期做一件事情,就能惊艳世界
D.实现梦想需要坚持努力,锲而不舍
13、漫画《表达爱意从陪伴开始》让我们懂得了( )
①父母抚养子女就是为了获得回报
②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③孝敬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心父母
④孝敬父母,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爱好,虽然工作日理万机,但是他仍然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书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独特的气质。他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下列对学习认识正确的是( )
①学习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②只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
③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
④学习点亮人生,为幸福生活奠基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5、《雷锋日记》说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命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敬畏生命
B.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有价值
C.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D.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16、某校七年级同学围绕“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不可以考虑他人
②活出自己的人生,不择手段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④当别人需要帮助时,积极帮助他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15岁的广东籍运动员陈烨夺得了2023年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金牌,成为最小的冠军。一路走来,成功并不简单。碗池场地是父亲亲自为他设计打造的,训练时陈烨一个动作摔一两百次是常有的事。训练之余,父亲还狠心督促他完成学业。这启示我们( )
①陈烨的夺冠取决于父亲的“狠心”教育
②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一定排斥借助外力
④生命蕴含着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这启示我们( )
①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②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③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
④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下列对校园生活“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① | 与好朋友一起参加义务劳动 | 用心去关怀对方 |
② | 小组交流时,对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 | 具有批判性思维 |
③ | 经常与老师探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 能够与老师和谐相处 |
④ | 建议班级调整值日规则,得到大家赞同 | 正确面对交往中的冲突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以下是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摘录。两则新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新闻一 | 2023年2月,内蒙古包头一名少年在夜色中奔跑为消防车引路。在少年的指引下,消防员很快抵达现场,第一时间完成火灾扑救。 |
新闻二 | 2023年3月,在甘肃兰州,陈某跳入黄河勇救落水者。上岸后,一位兰州好心人将他送到宾馆取暖并支付了房费。 |
A.树立梦想,不懈奋斗
B.换位思考,结交朋友
C.增强韧性,发掘力量
D.关爱他人,敬畏生命
21、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2、2021年5月22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院士逝世,享年91岁。
23、基础知识知多少,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小明为某事心情苦闷时,就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如练练书法、听听音乐等,小明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让悲伤变成快乐,让自卑换上新装,即使是最绝望的时候,你依然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体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修身育人,使人达到完美的至高境界,体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我们要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体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________”的生命,还是“________”的生命。
25、(1)微情境填空: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_________的中国梦。
②小林同学为了促进自身发展,经常听取朋友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这一认识自我的途径是_________。
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复习第三单元时,要求同学们列举一部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_________。
⑤古往今来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赞美老师,请你写出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_________。
(2)请结合下图,谈谈你会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运用所学知识把下面的内容相连接,请把序号填在下边相应的位置上。
a。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A.教 师 b.随着我们的长大,开始质疑他们,甚至挑战他们的权威
B.网 络 c.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d.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联
C.父 母 e.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D.朋 友 f.对于交友而言,它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g.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E.少年的梦想 h.他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他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F.努 力 i.他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j.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7、“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_____)
28、辨析以下观点
29、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理睬他人的评价。
判断:
理由:
30、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数学考试正在紧张地进行。这时,王浩的好友张明向他传来了求救的纸条,王浩看了纸条,不动声色地将它塞进了垃圾袋,继续自己答题。考完试后,张明愤怒地对王浩说:“太不够朋友了,连这点忙都不帮,以后我再也不理你了!”请你对王浩和张明的行为进行辨析。
31、列举火警、报警、急救电话、交警的号码。(8分)
32、初一学生小宝成绩优秀,妈妈对他期望很高,怕影响小宝的学习,妈妈反对他与女生交往。一旦有女生打电话问问题,他妈总是问个没完,请你帮小宝说服他妈,让他与女生正常交往。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阅读材料《弟子规——入则孝》,并结合初一《道德与法治》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至少写出三条)
34、 材料一: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时/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觉得很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边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父母。”
材料二:2017年2月25日,家住陕西省富平县某镇的15岁少年王某,因琐事与家人发生争吵,便赌气离家出走。他一路走,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怎么回去,天黑了,只能在路边睡觉。幸亏遇到好心人报警,民警将他安全送到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王某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怎样与父母交流?
(3)中学生如何孝敬父母?
35、 材料:“你我他齐努力,共筑咱们的中国梦,大家与小家风调雨顺代代传……”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共筑中国梦”歌曲演唱会,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直播。演唱会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据统计,节目播出当晚,吸引了全国近7000万名观众。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