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B.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数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炽热(chì) 稠密(zhōu) 涉足(shè) 锲而不舍(qiè)
B.矜持(jīng) 契约 (qì ) 吟唱(yín) 毛骨悚然(sŏng)
C.迸溅(bèng) 修葺(qì) 愧怍(zuò) 气冲斗牛(dòu)
D.俯瞰(kàn) 猥琐(wěi) 迭起(dié) 怏怏不乐(yàng)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不错,多读书,提高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③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前进,不断成长。④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着落 着陆 着凉 不着痕迹
B.鄙薄 刻薄 单薄 日薄西山
C.较量 测量 产量 量力而行
D.晕眩 晕船 红晕 晕头转向
5、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阖眼(hé) 校对(xiào)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ǎn)
B.字帖(tiě) 亘古(gèn) 诘问(jié) 忍俊不禁(jīn)
C.取缔(tì) 晌午(shǎng) 修葺(qì) 忧心忡忡(chōng)
D.挑逗(tiǎo) 矜持(jīn) 告罄(qìng) 气冲斗牛(dǒu)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蔽 菜畦qí 侍弄dài 拙拙逼人
B. 朗润 莅临wèi 退色tuì 翻来复去
C. 分歧 霎时shà 菡萏hàn 呼朋引伴
D. 匿笑 憔悴 suì 敧斜 jī 各得其所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霄 屏障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B.污秽 嗥鸣 鞠躬尽瘁 锋芒必露
C.烦锁 滞笨 大庭广众 言外之意
D.愧怍 峭壁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8、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相委而去( )
【2】翻译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回击。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象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郯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
(C)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几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 的小说《_____》。
【2】(A)选段文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祥子?请结合文句进行分析
【3】(B)段文中“(_____)”内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怎样的性格特点;透过这些文字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
【4】划线句段中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联系小说,是一些怎样的经历让祥子从(A)段中的状态到(C)段中的表现,至少写出影响祥子的三件或以上的经历。
【6】选文(B)和(C)段中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试选择一处对其作用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文化“积微”方能“积胜”
导演李安曾这样诠释电影的真谛:电影两个小时,观众就是在看自己,所以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绪有关系的东西,只要讲到人心坎里,就会得到回应。他还有这样一句“名言”:“我笨,笨让我慢下来,而电影需要慢心态”“不怕没庙,就怕没道”。这番话启人思考:凡事应追求内在,“从心而为”才能水到渠成。
古人以煮药譬喻读书,先用猛火煮开、再“以慢火养之”,味道就会慢慢出来。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荀子·劝学》中有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将其精神浓缩为两个字“积微”。“尽小者大,积微成著”。他在《强国》篇中明确提出“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强调政事教化需要积累微小的成果。这恰恰体现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律。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快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题: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而0.99的365次方只约等于0.03,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点滴努力的慢工,足能累积惊人的成绩。近代学人杨树达就曾将其书斋定名为“积微居”,在那里,一张张学术资料卡片如百川汇海,最终融汇成为一部部传世佳作。静心做人、沉潜做事、久久为功,可说是最朴素的方法论。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文化建设尤须注重滋养,警惕“揠苗助长”。如果不能避免急功近利,往往容易滋生“文化泡沫”。一些地方和部门喜欢“大手笔”,热衷于搞“大动作”。种种“大思路”“大规划”“大活动”,往往带来的却是“大圈地”“大翻版”“大折腾”。不少项目徒有文化之名,既浪费了资源,也伤害了文化。市场上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不少含金量不高、掺水不少,以致纷繁如过眼云烟,能经受时间检验留存下来的佳作不多。
回望历史星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靠的是虚怀若谷、积淀深厚,背后更有一代代中华儿女积善累德、默默耕耘。文化宛如阳光雨露,能滋养心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反过来讲,文化建设也须眼中有人,诚心经营。每个参与者都“走心”,才能让文化发展与“以文化人”相互激荡,使文化充满灵韵。
“吉人为善,唯日不足”“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厚者流泽广”……先贤留下的格言警句,催人奋发。从我做起,以“积微”的精神勉力向善,涓涓细流必将汇入文化的江海,积聚起磅礴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中说:“以‘积微’的精神勉励向善,涓涓细流必将汇入文化的江海,积聚起磅礴的力量。”结合文本分析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积微”精神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2】第五自然段说“回望历史星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靠的是虚怀若谷、积淀深厚,背后更有一代代中华儿女积善累德、默默耕耘”,请你写一段话赞美一位古代先贤。不少于100字。
12、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缕芬芳让人难以忘怀。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