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成都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rùn)   稀(shū)   水船高(zhàng)

    B. (sǒu)   黄(yùn)   捉迷(cáng)

    C. (hé) 衣(suō)   戴着笠(lì)

    D. 伞(zhǎng)  酝(niàng)  欣然(xīn)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C、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D、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 3、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②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③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

    ④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

    ⑤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

    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以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喜庆气氛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B.腊八节这一天,小丽的妈妈在家煮了腊八粥,分给亲戚朋友品尝。

    C.晓雅在班干部竞选中高票当选学习委员,她在就职演说上说:“我才疏学浅,今后还需要大家多多帮助。”

    D.蒲松龄,明代小说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 5、下面关于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文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也以“卿”为爱称;“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

    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这部历史巨著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

    C.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知识渊博、英勇顽强、热爱自由的人。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 6、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之战已近两年,如今武汉的大街小巷,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

    B.今年校园文化节围绕“强国梦•少年志”为主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C.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是世界上功能最全的大桥。

    D.马云出巨资倾情打造电影《功守道》,是想借此完成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个心愿。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3可以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家庭气氛。

    4兄妹两人的“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  《春》

    ④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 。《 次北固山下》

    ⑧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念长安故园》

    ⑩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紧急停靠

    麦浪闻莺

    ①宋健时在客厅里来回踱着步子,丈量着儿子家中的里里外外。

    ②其实不用脚步量,宋健时闭着眼睛就知道,从卧室到客厅的距离是13步,铺有地板砖16块。从客厅到阳台的距离是18步多一点儿,铺有地板砖22块半。那么,从客厅再到阳台的距离呢?刚好是9步,铺有地板砖12块。这些,他早已烂熟于心。

    ③老伴儿埋怨他说,哎老头子,你别老在我面前晃行不行?难道你就不能坐下来,跟我们好好聊聊天,或者喝一杯茶!

    ④儿子也笑说,是啊,爸,难得您来柳州一次,就安心在这儿多住几天吧,也好让我们尽尽孝心。

    ⑤宋健时紧蹙着眉头说,我也想高高兴兴地喝茶呀看电视呀,可我实在坐不住!昨天呐,医院通过微信群,将紧急召回令发给我了。我是一名在职主任医生呀,我得赶回德城去,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去!让我老在这儿窝着,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临阵退缩的逃兵。

    ⑥还是在年前腊月二十二,经不住儿子和儿媳的一再邀请,宋健时跟老伴儿踏上了去柳州的动车,去看他们新买的房子。

    ⑦说实话,儿子很独立,大学毕业后到柳州找了工作,随后就在这座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成了家,成为车城里一名汽车制造工程师。儿子在电话里反复说,柳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啊,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您跟妈妈一定要过来好好看一看!

    ⑧于是,他就跟老伴儿出发了。

    ⑨按照宋健时的计划,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个小年饭,再抽空去逛逛柳候公园大龙潭景区这些名胜,他就准备返回德城过春节。因为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他还要值几天班。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就把他的计划给打乱了:先是新闻里报道说武汉封了城,实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病毒传染;接着又说武汉周边的一些县市,也纷纷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始封城封镇封村,以加强疫情管控。让他特别坐立不安的是,德城与大武汉田地相连人文相亲,常年有十多万人在武汉打工经商讨生活,自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独善其身吗?

    ⑩没承想,柳州这边也紧急行动了,铺天盖地地宣传,挨家挨户地摸排。为此,宋健时就主动到儿子所在的社区去登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您是从疫情重灾区过来的,虽然现在没有出现发烧、干咳和乏力这些症状,但也必须主动居家隔离。在这14天里,您必须每天早晚两次向我们报告身体健康状况……

    这样,宋健时就留在了千里之外的柳州,人却时刻牵挂着家乡疫情。他先是在网上看到,德城的确诊新冠患者才13例,疑似人员46例;然而等到了第二天,确诊病例就一下子猛增到56例,疑似人员也飙升到153例!所以,他就闹腾着非要回家。

    儿子知道留不住父亲,就跑去给他订机票。机场人员解释说,由于武汉疫情严重,所有往返的航班都暂停了。

    儿子又跑去给他订火车票。先是订到了正月初五返回德城的票,第二次也订到了正月初六返回德城的票,但因为处在特殊时期,铁路部门都取消了火车在老家的停靠。儿子苦笑着对他说,爸,我们三番五次地折腾,已经尽心了!再说,今年5月您就要退休了,何苦呢?

    宋健时立刻变了脸说,再怎么讲,你爸也是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啊!现在,我不是还没退休嘛。说着,便的一下把自己关在房里。

    儿子吓傻了,只好愣在客厅再想招。

    没过一会儿,健时却突然打开房门举起手机说,哎有了有了!我刚查到正月十四有一趟南昌到北京的火车,我可以先到南昌去啊,再赶乘这趟车回去——

    儿子连忙接过手机看,随即失望地说,爸,您查的这趟火车,在德城也不停啊……

    宋健时却挥舞着手机大笑着说。哼。这点事儿,是难不倒你爸的!

    老伴儿过来摸着宋健时的额头说,老头子,你没发烧吧?

    正月初七那天,宋健时一登上这趟由南昌开往京的列车,就立即拿出医院的紧急召回通知和医生从业证,找到列车长说,我要上前线,就在德城下车,请给个方便——

    补记:据《湖北日报》2月10日报道,2月7日22时17分,经铁路部门紧急调度,一趟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德城站临时停靠了一分钟。下车的,只有两位老人。此时,空寂的月台上,全体站务人员整齐地向两位下车旅客敬礼作别。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7期)

    【1】文章第②段多次描写了宋健时丈量儿子家中里里外外的步数和地板砖数,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形象逼真。请分析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说着,便的一下把自己关在房里。

    (2)宋健时却挥舞着手机大笑着说,哼,这点事儿,是难不倒你爸的!

    【4】小说的结尾仿照新闻报道形式写了一段文字作为补记。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A】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库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要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选段【A】中“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选段【A】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第一只猫?

    【3】选段【B】中为什么说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5】学过郑振铎的《猫》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请在交流平台上,给文中的“我”或第三只猫留言,说说你的感悟。(60字左右)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迈出一步会发生什么?迈出一步,也许你就战胜了一个弱点;迈出一步,也许你就离目标又近了一点;迈出一步,也许你就打破了一层隔阂;迈出一步,也许你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请以《我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