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悬(xuán)泉瀑布,飞漱(sù)其间。(《三峡》郦道元)
B. 鸢(yuān)飞戾天,泠泠(líng)作响。(《与朱元思书》吴均)
C. 山川(chuān)之美,古来共谈(tán)。(《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D. 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tíng)。(《记承天诗夜游》苏轼)
2、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进江西婺源,探寻古村落的奥秘。在那,一眼望去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着,给婺源增添了一份古韵和诗情画意。
B. 六月艳阳天,中考即在前。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分宜六中初三学子能摆平心态,从容应考。祝高考大捷,金榜题名。
C. 7级强震让九寨沟景区晃眼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痕,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
D.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这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也是一份崇高的责任和使命。
3、下列选项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 行(hǎng)辈 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
B. 亢奋(kàng) 棹(zhào)着 蓦(mù)然 停揖(jǐ)
C. 斡(wò)旋 幽悄(qiǎo) 骠(piào)骑 未晞(xī)
D. 诣(yǐ)太守 清洌(liè) 箬(rò)蓬 好逑(hǎo qi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夜饭摆上桌,妈妈做的糖醋里脊色香味俱全,真的是油光可鉴。
B.2月10日腊月二十九,合肥城隍庙里,游客们摩肩接踵,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C.要理清乡村振兴推进的思路,要因地制宜,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瞎打枪、乱放炮。
D.一个气质高雅的人说话必定是懂得抑扬顿挫的,既可以掷地有声,也可以轻言细语。
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默写: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傅雷“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远尘淡墨调烟雨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⑦书画行走瓷板,笔墨线条在釉彩间舒展舞蹈,古典诗文在瓷板上低吟浅唱,刚强者有了柔软的面容,柔软者有了刚强的筋骨,正合乎中国人的太极之“道”。惟其得道,“瓷”与“书画”这两门中国传统技艺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更长远的彰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阅读全文,说说“瓷”和“书画”这两门传统技艺维合蕴含了哪些值得人们欣赏的品味?
【3】中国陶瓷从技艺背身成为艺太需要一个过程,朗读(1)(2)段,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文字。
古陶瓷文字——陶瓷模印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3)(4)段,说一说瓷板作书画和纸上作书画的区别。
【5】文章第五段列举“珠山八友”的列子有什么作用?
9、“如果你渴求一滴水, 我愿意倾其一片海; 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 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如果你要一个微笑, 我敞开火热的胸怀; 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 我陪你走到未来。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请以“那一刻,春暖花开”为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④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⑤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⑥不少于600字;⑦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