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去,近视程度通常在21岁左右趋于稳定,也就是说,20岁出头人群的近视不会继续恶化。
②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会导致控制近视的基因在20岁之后仍处于活跃状态。
③自199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增加了35%,未来有可能增加50%。
④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年轻人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眼科专家称之为“屏幕近视”。
⑤现在,无论是20多岁、30多岁还是40多岁的人,都会出现近视继续恶化的情况。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⑤③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计算机领域内,技术与应用发展更新极快,对其技术的把握很难做到一劳永逸。
B.嘉信已经建立起作为中产阶级经纪商的基础,不会让争讼发酵损害其声誉。
C.我说你到底没有磨炼过,所以这些人情世故一点儿也不懂。
D.湛江南三岛面临南海,海鲜水产栩栩如生。
3、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蔓着青春气息的地方。
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D.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4、下列语句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
B.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劳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的科普巨著,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之美誉。
【2】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此加以分析。
8、①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卫星高通量时代。
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通量卫星。根据中国空间探测首席传播专家谢博在《科普中国》的解释,高通量卫星就是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通信卫星。
③这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又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其高通量性体现在首次搭载了Ka频段通信载荷,卫星通信总容量达到了20Gpbs(一般宽带传输速率,1Gpbs相当于1024Mbps),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④实际上,高通量卫星意味着其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至两个数量级的跃升。这次实践十三号卫星的通营总容量达20Gpbs,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常规,原有的通信卫星,其所采用的是窄带传输技术,一般通信容量不到10Gpbs,容量有限。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如果说过去通信卫星能传送几十台标清电视节目,而有了实践十三号卫星后,则能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超高清节目。
⑤谢博介绍,由于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了ka频段通信,所以它不仅容量大,可传送高清视频,且能使其卫星信号用户终端做得较小,从而便于装备、携带和使用,无需单独建网,性价比高。更重要的一点是,该卫星设计有26个用户点波束,总体覆盖中国除西北、东北以外的大部分陆地和近海近200公里的海域。
⑥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00万人参与徒步、骑行,自驾游等户外项目,但因为有些户外地区通信信号差甚至没有,所以时有迷路或失联事件发生。特别是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时候,一旦地面固定或移动通信业务发生损毁或瘫痪,就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而导致严重损失。
⑦据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介绍,游客或受灾民众如果配备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以随时与卫星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把途中或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送出去,为展开救援提供通信保障,将损失降至最小。
⑧据西安分院负责实践十三号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卫星副总设计师周颖介绍:“高通量通信卫星可以作为一个信号中转站,通过无线电信号转发使飞机上乘客的手机、电脑等与地面关口站连接。而关口站通过光缆与互联网相连,可以向用户发送上网信号。”
⑨由于飞机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所处的空间特点,地面互联网中转站要么无法架设,要么无法足量建设,乘客通过地面方式上网并不可行。而实践十三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周颖称,实践十三号卫星由空间段(卫星)、地面段(关口站)和用户段(终端)构成。同时,采用了天地一体化设计理念,其中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提供高速“动中通”,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数以万计的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⑩此外,据周颖介绍,一般而言,一架飞机所需的最大通信容量只有20Mhps,在全部飞机通信容量满负荷的情况下,实践十三号能够满足1000架左右的飞机同时上网。未来3年内,随着“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研发成功,这颗卫星可保证中国2000多架民航客机、3000多辆高速列车和数万艘轮船,实现随时随地高速上网。
(选自“IT之家”网文,有删改)
链接一:
“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实现了我国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首次亮相,将大幅降低我国卫星带宽运营成本。可以预见届时今天我们所诟病的传统Ku频段速率低、成本高的状况将大幅改善。当然仅仅有Ka频段高通量卫星仍无法满足类似于民用航空宽带上网的需要,机载Ka频段卫星终端设备、卫星地面网络、全球卫星覆盖等问题需要同步解决,才能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迅猛爆发。
(摘自网络)
链接二:
实践十三号卫星预计4月发射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毕竟技术进步带给未来发展更多可能,畅想如果未来ATG(4G)乃至ATG(5G)成熟,加上Ka卫星的普及,天地一体宽带飞行体验将绝对不再是梦想,让飞行生活更美好的夙愿终将成真。
(选自“民航资源网”)
【1】实践十三号与常规通信卫星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十三号采用了天地一体化设计理念,其中一项业务是提供高速“动中通”。
B.实践十三号可以覆盖中国所有陆地和近海近200公里的海域。
C.实践十三号使得高铁、飞机上的乘客通过地面方式上网变成现实。
D.实践十三号卫星通信总容量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能保证更多人同时观看超高清电视节目。
B.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以避免因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
C.目前,即使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也还无法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的迅猛爆发。
D.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减少户外活动中因通信信号差而导致的迷路或失联事件的发生。
【3】请根据材料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实践十三号的应用可以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哪些更为优质的暖心服务。
9、作文(1)题目:我尝到了 的滋味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作文要求: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少于500字。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⑸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