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
①一代代建设者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更_______(凸显,显耀、显明)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可贵。
②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需要始终保持________(一鼓作气、一意孤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A.凸显 一往无前
B.显明 一意孤行
C.显耀 一鼓作气
D.显耀 一意孤行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夸张是故意的言过其实,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借此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倾泻之姿。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可指代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代信使,“阴”指山北水南。
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D.律诗:近体诗中的一种,每两句成一联,通常只有八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属七律。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解剖(pōu) 绰号(chuò) 杳无消息(chá)
B. 枉然(wǎng) 溺爱(ruò) 天穹(qióng)彻夜不寐(mèi)
C. 朔方(sù) 污秽(huì) 粘连(zhān) 颔首低眉(hàn)
D. 皓月(hào) 馈赠(kuì) 肖像(xiào) 泪水盈眶(kuà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年节将近,民众纷纷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群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B.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C.期末考试之前,老师要求我们遵守考试纪律,做一个坦荡如砥的人。
D.走过街巷,破落之景让人触目伤怀,步履沉重。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画线句子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6、默写。
(1)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芳草鲜美,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5)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6)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下友谊不受空间阻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说父子相隔万水千山,但傅雷笔下的每一缕墨线都凸显了深沉中的柔情、教诲中的关爱。让我们随着傅雷的脚步,在时间的小径上,读家书里的故事。
《傅雷家书》中傅雷的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单。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赏析句子 |
整体性阅 读 | 深入揣摩:款款深情 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 | 你读了全书后,感觉他们不单是父子关系,他们还有着其他的关系,请你写出傅雷和傅聪的其他两种关系。 ①_____ | 赏析选段划线句③_____ |
选择性阅 读 | 关注话题:成长之路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3)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 你针对“成长之路”的话题阅读相关章节,并摘录了书中有启发性的三句文字,请结合材料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②_____ |
8、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
汉语可以治病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儿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生失语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人少的原因。
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作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直接“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⑧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经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的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种关系”具体指什么?
【2】文章主要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你任举其中一例进行分析其表达作用。
【3】结合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失语症”下个定义。
【4】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今天,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9、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抒情达意。请运用象征手法,选择你最熟悉的事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写法分析】选段由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