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A.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⑤②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D.“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聪英国留学期间,傅雷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D.傅雷、傅聪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B.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处置问题绝非日本的家务事。
C.我国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有成功案例,为广大人民带来福音。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5、阅读曹操 《龟虽寿》,完成下面小题。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告诉我们与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相比,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B.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即使年迈,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诗人强调寿命长短,并不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
D.这是一首抒怀咏志诗,书写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呢?
6、草木有情,常入诗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①_______”,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初生之草;②“_______,归雁入胡天”,这是王维自比的漂泊之草;③“_______,_______”,这是崔颢寄托思乡之情的树草;④“_______ ,_______”,这是王绩眼中的秋日之树;⑤“_______,_______”,一问一答,展示的是刘桢心中的坚贞之树。
7、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他显然是中国一切人物中最稀罕的一个,他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行动完全和学识及信仰相协调。他是一个学者,却转变为造反者。
他是一个世家子弟,祖父是清代高官,父亲是声望卓著的学者,母亲也非常奇特(她读书很多,实际上还欢喜现代文学)。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才,所以他似乎是注定了要做一个学者。可是,像他同一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大时代中,对于文学的兴趣转变了。经过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萌芽而逐渐成长起来,他也就被卷入了摇撼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
他进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来升入南开大学。南开是美国教会主持的学校,他在那里学习英文并受到了“自由的”教育。他是全班的高材生,领到过三年的装学金。不久,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运动,接着是一九二九年的学生运动。他因为是学生领袖,在天津被捕,监禁一年。和他同时被捕入狱的爱国青年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天津女子师范的学生,思想激进,她现在是他的妻子和同志。
(1)上述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他”指谁?请你结合材料一,说说“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好象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和加宽。”
(3)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上述这段文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南京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几乎就是上海的代名词,是上海热闹和繁华的象征。到上海不走一下南京路,那就像没有到过上海一样。很多电影和摄影作品中拍摄过南京东路上人山人海的景象,【甲】从高处俯瞰,南京路上密密麻麻的人头如同夏日麦田里随风摇动的麦穗,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这样的景象,只有在南京路才能看到,让人一睹而永难忘却。
②而在我的记忆里,南京路却要丰富得多,这是一条有色彩、有音乐、有魔力的变化无穷的路,是一条凝集着中国人悲欢喜怒的路。这条路上,铺满了我童年的缤纷记忆。
③童年时,我住在离南京东路不远的北京东路,中间只隔着两条街。南京路是我经常去玩的地方。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路完全保留着旧上海“大马路”的风貌,马路中间是铁轨,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开来开去,花六分钱就能从南京路的起点外滩一直乘到静安寺,这是南京路西面的尽头。那时,南京东路的路面不是石头,也不是沥青,是木头的,一块块正方形的木头,整整齐齐地铺在地上,被行人踩得发亮。这些木头,据说都是从国外运来的,它们的年龄比我父亲的年龄还要大。
④我最熟悉的,是南京路东头上的那一段。外滩的和平饭店,是南京路的起点。关于这栋大楼,传说很多。一个犹太冒险家,在上海发迹,选择面向黄浦江的宝地建造了这栋巍峨的大楼,以前这大楼就以这位犹太人的名字命名——沙逊大厦,老上海人人都知道这大楼。南京路起点上的另一栋楼房,是一栋红白相间的六层楼房,它的年纪比沙逊大厦更老,距今快一百年了,从前这里是汇中饭店,也是旧上海豪华的大饭店。也许和马路对面的和平饭店相比,它太矮小,太不起眼,童年时,我竟没有怎么注意过这栋老房子。
⑤走过和平饭店再往西走,过四川路以后,南京路就越来越热闹了。如果说,南京路的开头有点严肃,有点空旷,一过四川路,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四川路能走进中央商场,那是南京路的延伸。中央商场是一个专门卖便宜货的小商品市场,沿街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铺,从吃的用的穿的到大人的工具孩子的玩具,卖什么的都有。令我着迷的是那些电子零件,上小学时,曾经迷恋过矿石机,虽然并不懂其中的原理,根据线路图依样画瓢,居然也装成了一台。里面的零件,当然都是从中央商场里淘来的。在家里的屋顶上装上了自己做的天线,在矿石机上插上耳机,第一次收听到电台的节目时,简直是欣喜若狂。这也是南京路带给我的快乐的一部分。
⑥南京东路河南路口,有几家我最熟悉的商店,一家是老介福绸布店,这是我最不喜欢踏进去的商店,但是跟父母上南京路时,他们常常带我去的是这家商店。在他们挑选布料时,我就一个人溜到了马路对面的戏曲用品商店。这是一家奇妙的商店,商店的标记是一组彩色的京剧脸谱,橱窗里陈列着各种戏曲服装,还有戏剧人物的模型。我常常在店堂里流连忘返,店里出售的一切,我都感兴趣,从戏剧服装、舞台布景,到京剧老生的胡子和青衣花旦的头饰,从官员的朝靴、帝王的皇冠,到武士的盔甲和十八般兵器。读《三国演义》时,我是从这家商店里认识了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和吕布的方天画戟,还有诸葛亮的羽毛扇。在这家商店里,我没有买过任何东西,它就像一个戏剧艺术博物馆,使我长见识,也引发我很多关于历史和文学的联想。
⑦戏剧用品商店的斜对面,是亨得利钟表商店。这也是一家名店,但钟表和一个孩子的关系不大,我很少走进去。对面还有丽华公司,是一家有两层商铺的百货商店,我常常奉父母之命到这家商店买各种日用品。丽华公司虽然不小,但在我的印象中却是一家乏味的商店,因为,离开它几步之遥,就有好几家使我着迷的商店。除了马路对面的戏剧用品商店,往西再走几步,过了山东路,就是新华书店。这是当年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书店。我成了新华书店的常客,虽然囊中羞涩,没有多少钱买书,但是在书架前站一站,看看书的封面,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有时候,还可以站在书架边翻阅架子上的图书。书店里有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店员,我去的次数多了,他注意到我,看我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和善与鼓励。【乙】这使我壮大了胆子站在书店里看书,我觉得他的目光是对我的一种保护。这位老店员,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但我怎么也无法忘记那种亲切和善的目光。可以说,南京路新华书店,是我童年时代的第一个图书阅览室。
⑧有一次过年前夕,父亲带我去南京路,走过书店时,父亲拉着我的手走了进去。这使我感到意外,对父亲来说这实在是难得的事情。父亲对我说:“快过年了,去买几张年画吧。”在二楼买年画和宣传画的柜台前,我看花了眼,父亲说:“你喜欢什么,挑两张吧。”结果我挑了一张《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画面上刘备、关公和张飞骑着马把吕布围在中间,吕布毫无惧色,挥动他的方天画戟奋力迎战。这幅画后来在我家的餐厅里挂了一年。在我的记忆中,吕布的英雄气概远胜于刘关张的三人合力,这是这幅年画留给我的印象。
⑨长大以后,对南京路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这里的每一幢楼房,每一段道路,都有曲折的历史和辛酸的内涵,曾经有无数人在这里彷徨,在这里呐喊,在这里沉沦,在这里流血,在这里欢呼。
⑩童年记忆中的南京路,已经成为历史,它是上海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现在的南京路,成了闻名世界的步行街,它依然繁华,依然丰富多彩,依然是上海最重要的标志性街道,它的热闹和丰繁,和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年轻人走在这条步行街上,感受到的是新时代的气象,历史已经变得模糊而遥远。【丙】尽管南京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它的骨骼血脉都还留存在那里,正因为如此,南京路才不浅薄,才拥有恒久的生命力。
【1】南京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但对作者而言它的意义却“丰富得多”。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 。
【2】请从【甲】【乙】【丙】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
【3】请给上面的文章拟写个标题,并结合文章内容阐明理由。
答: 。
9、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思绪纷乱,心情烦闷,谓之纠结。人们常常陷入无尽的纠结。有时纠结于两难选择,有时纠结于一时得失,有时纠结于悲欢离合……有时纠结是一种甜蜜的烦恼,有时纠结则令人苦不堪言。有时放下,则烦恼烟消云散。有时抉择,则迎来成功的曙光。
请以“不再纠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抒写自己的心声;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书写整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