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C.乙物质的凝固点为210℃
D.乙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
A.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在
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D.在内物体的速度为
3、如图所示,甲是观察冰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安装
B.采用“水浴法”加热冰块,实验时需观察试管内冰块的状态
C.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断升高
D.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均加热,水比冰块吸收的热量更多
4、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
B.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D. 图钉冒的面积做得较大
6、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的声波,在生产生活中有清洗、探伤、测速等方面的应用。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超声波比次声波的频率低
D.超声波传递的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7、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2m/s
8、小明先用烧杯盛适量的酒精,再用天平称其总质量为80g,然后把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操作缺少了“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这一步骤
B.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72g
C.该酒精的密度为0.8×10³kg/m³
D.如果在把酒精倒入量筒的操作中,溅出了少许酒精,则会导致测量出的酒精密度偏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
10、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
、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
B.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C.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D.实验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1、有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7.1℃,若没有甩过就使用,测病人的温度时,下列哪个读数可能是正确的是( )
A.37.0℃
B.35℃
C.37.5℃
D.36.8℃
12、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1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mL
B.我们平常使用的笔的质量约为0.5kg
C.上自习课时,同学们脉搏跳动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0.3s
D.初三同学一拃(张开的拇指和中指指端之间的距离)的距离约为20cm
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C.受力物体不能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是晓彤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晓彤在下坡路上骑行的速度是
B.晓彤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晓彤在全程中都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D.晓彤在上坡时具有机械能
16、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前排某一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字,发生“反光”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板太粗糙
B.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C.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D.黑板对光不反射
17、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8、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三次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小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及测量结果为( )
A.1mm,48.15cm
B.1mm,48.16cm
C.1cm,48.15cm
D.1cm,48.16cm
19、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若在该实验的过程中,用风扇对酒精棉吹风,下列最能合理反映此时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20、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现象与小水珠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
2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2、我们学习物理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只公鸡的质量大约是20kg ·
B.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s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23℃
D.我们的教室门的高度大约1m
23、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24、PM2.5是大气中一种能够吸入肺部的颗粒,它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 )
A.米
B.分米
C.厘米
D.微米
25、诗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浓荫”是由于光的 _____形成的,“倒影”是光的 _____形成的 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6、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7、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方向使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若用同样的力拧螺母,则图______所示的位置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28、如图所示,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块的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时,绳对木块的拉力是牛;当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绳对木块的拉力是
牛,则木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千克.
29、将一长方形物体浸没在一个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物体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N,则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_N;如将物体再下沉5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30、如图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汽化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滴,或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31、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重力的,一个人能在地球上举起重1000N的物体,他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质量是______kg,举起的物体重量是______N。(g取10N/kg)
32、在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中: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甲所示,小明测得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同学跑“800m”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3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如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沿光滑圆弧轨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路线继续运动(选填“a”“b”“c”或“d”)。
34、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________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__。
35、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36、目前,世界上能够制造潜水深度达6000m以上潜水器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我国研制的“蛟龙号”潜水器曾经载人深潜达到7062m,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某次海洋科考活动中,“蛟龙号”在太平洋某处h=7000m的深度进行科考作业,通过一个S=50cm2的观察窗进行观察,完成科考作业后从h=7000m深度上浮至水面用时t=6小时56分40秒。若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标准大气压p0=1.0×105Pa。求:
(1)“蛟龙号”受到的海水压强p1,合多少个(n)标准大气压;
(2)“蛟龙号”观察窗受到的海水压力F;
(3)“蛟龙号”上浮的平均速度v。
37、赵军同学在家里想知道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了一种求食用油密度的方法。他找来一支直径均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往玻璃管里放人适量的铁砂,管口朝上放入水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水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2/5;再把玻璃管放人待测的食用油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油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油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1/4。通过计算他知道了这种食用油的密度。问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多少?
38、如图所示,某冰块夹杂着一个石块,沉没在柱形容器的水底。其中冰的质量是45g,石块的质量是12g,冰块的总体积是56cm3,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冰的密度为0.9×103kg/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 m3,求:
(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cm³?
(2)石块的密度是多少g/cm³?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容器中的水面下降多少cm?
39、重10N的木块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A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0、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套滑轮,借助位于汽车正前方不远处的大树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并标出拉力的方向。
41、请在图中补充通过凹透镜光心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