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云是汽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升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热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3、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小阳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小阳用该放大镜正对着太阳时,可在距离镜片20cm处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
B.奶奶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可能为25cm
D.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一定小于20cm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铁水变铁块
B.湿衣服变干
C.樟脑球变小
D.冰块变成水
5、甲、乙两个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是2∶1时,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速度之比是( )
A.3∶1
B.4∶3
C.1∶3
D.4∶3
6、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如图所示,若认为“神舟十四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太阳
C.天和核心舱
D.月亮
7、以下关于声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鱼所喜爱的音乐吸引鱼群进行捕捞,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间距离
8、2023年9月25日在杭州亚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中,中国选手盛李豪以253.3环的成绩夺得金牌,并同时打破了世界记录。下列现象中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相同的是( )
A.彩虹的形成
B.桥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9、生活中经常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宽度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松香是松树干流出的油经高温变软熔化成水状后冷却变成块状固体的。如图所示中能正确表示松香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
B.日晷影子
C.筷子弯折
D.后视镜成像
12、2023年12月18号晚,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 2级地震,武警官兵迅速出动展开救援工作,其中热成像仪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应用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声呐
B.电视遥控器
C.验钞机
D.超声波碎结石
13、2023年国庆节,南海九江超级龙舟联赛某场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能够在真空传播
B.锣鼓声与加油声的音色相同
C.用锣鼓声指挥选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有节奏的锣鼓声不可能成为噪声
14、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羚羊、运动员、汽车
D.运动员、羚羊、汽车
15、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照镜子时离镜面越远成的像越小
16、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电能转化为内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发电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7、声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乙图中,真空罩抽气后听到闹铃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丙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运用了转换法来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
D.丁图中,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每年立春后,灞河上的冰开始消融,气象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开河”,冰层消融属于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升华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20、2022年9月1日我国航天员陈冬和刘洋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操作活动(如图所示),此时两位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太空中航天员说话时声带不会振动
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
21、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固态氢 | ﹣259℃ | 固态酒精 | ﹣117℃ |
固态水银 | ﹣39℃ | 金 | 1064℃ |
钢 | 1515℃ | 钨 | 3410℃ |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2、小珠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改变蜡烛放置的位置多次实验,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物距u/cm | 40 | 24 | 16 | 12 | 10 |
像距v/cm | 10 | 12 | 16 | 24 | 40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小
C.第2次实验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完成第2次实验后,在P处放一近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23、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9cm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24、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捕鱼时的情形。针对这情境,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岸上的人看到白鹭的倒影,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人们能看到空中的白鹭,是因为光照射到它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C.空中飞行的白鹭看到水中的鳜鱼,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D.空中的白鹭俯冲捕鱼时,距水面的距离越近,它在水中成的像越大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落日”是太阳的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26、冬天,脱掉羽绒服时偶尔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甚至会看到电火花,这是______现象;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
27、甲、乙两实心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5∶4,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
,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28、重垂线是根据____的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
29、一个边长为0.2 m、重为200 N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 m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该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
30、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方向,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这一原理,请你再举一例该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
31、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一种可以观察振动波形的仪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拨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上述实验时应保持钢锯条的长度_________.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32、我县莲花湖公园已建成开放性城市公园,各式现代建筑依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_进入了水中。
33、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019年10月1日,我国庆祝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中,直升机方阵组成“70”字样从天安门广场上空经过,如图所示,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的飞机是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的。
34、质量为18kg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dm3,这些水结成冰,其质量是_________kg,体积为_________dm3.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35、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通过刻度尺读出此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cm;
(3)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后,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将会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完整的。
36、
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潜艇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射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由上述材料可以分析,当火车鸣着笛驶向我们时,我们听到的笛声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或“变低”)。
(4)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理由是: 。
(5)小亮在关注大海中的潜艇时还发现海水不容易结冰,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亮同学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l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图二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A.由②号图象可知,淡盐冰在10min时开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B.分析三条曲线我们可知下雪天在路面撒盐是为了 (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凝固点。
3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组装的提升重物的装置,他用100N的拉力在10s内把重为16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有用功是多少?
(2)有用功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8、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运送建材上楼,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建材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工人每次均在10s内将建材匀速提高6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当工人对钢绳的拉力为150N,拉力所做的功;
(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时,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9、在图上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40、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1是F1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
41、如图所示,盛水杯置于斜面上,杯里的水中有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杯子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