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黑河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电影《妖猫传》展现了繁奢雍容的唐都长安,再现了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盛世景象。被电影打动的小明想从历史书中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首选应该查找的章节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2、“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郑成功

    D.戚继光

  • 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 4、丝绸之路把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相互交融、渗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东南沿海

    C.洛阳

    D.阳关

  • 5、马克思在谈到某一人物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如下图这位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 6、2016年1月27日至31日,第七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在浙江省余姚市中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如果跨越时空,要展现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下列哪一展品不应出现

    A水稻

    B.骨耜

    C.原始乐器

    D.彩陶

     

  • 7、当前,学者普遍赞同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观点,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遗址发掘

    B.血液比对

    C.远古传说

    D.图文记载

  • 8、为探究唐朝时的中外文化交流,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下列一组图片。其中与所探

    究的主题不相符的一幅是(       

    A.唐招提寺

    B.“和同开珎”

    C.唐蕃会盟碑

    D.玄奘像

  • 9、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0、识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燕国   秦国   B. 齐国   楚国   C. 秦国   韩国   D. 魏国   赵国

  • 1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A. 《史记》   B. 《宋书》

    C. 《二十四史》   D. 《资治通鉴》

  • 12、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这个文字博物馆应该建在( )

    A.河南郑州

    B.河南洛阳

    C.河南安阳

    D.山东曲阜

  • 13、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

    B.颜真卿--《颜世家庙碑》

    C.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D.李白--“诗仙”

  • 1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王朝的建立 B.王位世袭制产生

    C.商王朝的建立 D.天下为家局面的形成

  • 15、我们今天学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在《九章算术》屮就做了总结。这部数学名著成书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 16、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 以分化知州的权力;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A.节度使;转运使

    B.通判;转运使

    C.转运使;通判

    D.通判;节度使

  • 17、“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

    A. B. C. D.

  • 18、鲁迅先生曾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易中天也评价说曹操是一个奸雄,下列哪个不是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活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挟持汉献帝

    D.建立魏国

  • 19、史书上常提到的“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边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位于甘肃一带的榷场主要交易双方应该是(  )

    A. 辽和北宋   B. 唐与辽   C. 金与南宋   D. 北宋与西夏

  • 20、北朝时期,有一太守亲自参与耕作,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后编辑成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     

    A.《论语》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

    为“________

  • 22、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人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 23、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 24、公元前______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______年,苻坚不顾一切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 25、“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农业上:注重农业生产,提倡_____________,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政治上:重视“______________”,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生活上:提倡______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

  • 26、填空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________

    (4)《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__

    (5)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此人是________

     

  • 27、后人尊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

  • 28、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代表作有《如梦令》。曹雪芹创作的《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 2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_______、根本原因________。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

  • 3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朝代建立者

    夏朝   商汤

    商朝   禹

    周朝   嬴政

    秦朝   姬发

    西汉   刘秀

    东汉   刘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____。

    (2)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取经﹣﹣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材料二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于她,幽王竟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此后,西周灭亡。这就是“烽火戏诸侯”。

    (1)材料一反映出商纣王实行了怎样的统治?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的统治与商纣王如出一辙,这个国王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其何时建立,何时灭亡?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概括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