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出土文物看,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神树
D.青铜面具
2、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是从夏朝开始的
A. 禅让制度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县制
3、下图是根据我国发掘的一-处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复原的古人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防寒祛湿、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房屋中曾经居住的是我国古代的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隋炀帝
5、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6、今年4月11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水稻论坛暨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于三亚开幕。来自18个国家的水稻专家和行业人士共享水稻发展成果,探讨水稻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值途径。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
7、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关于元朝、清朝相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的大一统
B.都把都城定在北京
C.都重用汉人
D.期间都拓展了中国领土,疆域辽阔。
8、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9、历史传说又称“口传的历史”,是各地区民众世代口耳相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故事。与右图这位英雄人物相关的历史传说是( )
A.精卫填海
B.女娲补天
C.大禹治水
D.夸父追日
10、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这句话介绍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 )
A.原因
B.过程
C.意义
D.背景
11、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下图这样的知识线索,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 秦朝
B. 新朝
C. 西汉
D. 东汉
1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3、下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宋
B.南朝
C.唐朝
D.元朝
1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思想流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墨家——孟子 B.儒家——庄子
C.道家——墨子 D.法家——韩非子
15、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 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 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16、平和县霞寨镇著名古建筑——榜眼府,是由清朝武举榜眼黄国梁建造。武举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形式,历史上开创科举制度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宋太祖
17、下列古迹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少林寺
18、汉朝文帝、景帝吋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推恩令的颁布
C.盐铁官营的实施 D.刺史制度的实行
1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民族交融的发展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下表是北宋科举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对表中反映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类别 | 考试次数 | 合计取士人数 | 平均取士人数 |
贡举(文举) | 81 | 600352 | 360 |
武举 | 28 | 868 | 5 |
A.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文臣的才能远远超过武将
D.北宋年间社会和平
21、唐朝时, 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北宋时, 的引进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22、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江陵 B.赤壁
23、 和 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 和 ,对今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24、对号入座:请把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政权名称 | 建立者 | 民族 | 都城 |
北宋 | ①______ | 汉族 | 开封 |
辽 | ② ______ | ⑤______ | ⑧______ |
西夏 | 元昊 | ⑥______ | ⑨______ |
南宋 | 赵构 | 汉族 | 临安 |
金 | ③______ | ⑦______ | 会宁(后迁中都) |
元 | ④______ | 蒙古族 | ⑩______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E、兴庆府
F、大都 G、上京临潢府 H、女真族 I、党项族 J、契丹族
25、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26、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___到中国,当时称为___。
27、隋朝的建立者是 ,唐朝建立者是 。
28、汉武帝在地方建立______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9、《____》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30、唐朝的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有___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原始人类。
(1)已学会养蚕缫丝——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 万年,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
——摘自《战国策》
材料二: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推行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改革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