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校开展“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的活动,可参看的文物图片是( )
A.镶嵌绿松石铜牌
B.司母戊鼎
C.勾践剑与夫差矛
D.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2、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统治政策,使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汉初年的治国之策更符合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3、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涿鹿大战的示意图(如下图),应该选择下图中的( )
A.A B.B C.C D.D
4、白居易的《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西南行”指唐玄宗( )
A.御驾亲征西南
B.出宫巡游到西南
C.仓皇奔逃四川
D.在四川另立政权
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专替君主参谋、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根据史记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7、“里耶秦简”像一本百科全书,以小见大,让今人了解战国的秦。但“简”作为文字的载体分量很重,不便于携带。东汉时期某位宦官的改进之举使得纸张在中国的使用日益普遍,他是( )
A.李斯
B.蔡伦
C.司马迁
D.张仲景
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永乐盛世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9、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伴随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进入汶川的道路已经完全被掩埋,武警部队利用冲锋舟将汶川县重伤员运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发明船的人是
A.嫘祖
B.尧
C.禹
D.黄帝
10、在宋代,即使武将率军数十万,光复幽薊两地,向朝廷献上胜利的捷报,也比不上状元及第的荣耀。这说明宋代( )
A. 崇尚武力 B. 重文轻武 C. 经济繁荣 D. 战争频繁
11、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西方人的节日和风俗。但在唐朝时,唐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周边国家还能看到唐文化影响痕迹的有()
①日本京都的街道②过端午节③过重阳节④过圣诞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3、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D.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14、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主要表述了造纸术的
A.背景
B.经过
C.特征
D.意义
15、尧舜时期,以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6、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 )
A.政局动荡不安
B.题材内容广泛
C.社会包容开放
D.诗人地位提高
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凭此“义”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18、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与它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晋楚争霸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19、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周武王 B.刘邦 C.商汤 D.夏桀
20、《元史·兵志》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唯兵一昼夜行四百里…”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快铺,直到送达地方。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海外贸易发达
B.疆域辽阔统一
C.重视科技创新
D.中央集权衰落
2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大败金军,精忠报国——
(2)抗击倭寇,平定海波——
(3)唐朝时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吐蕃赞普——
(4)907年,建立后梁政权——
22、下图青铜器的名称是____
23、秦朝灭亡后,________和________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中国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是________。
25、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_;秦统一后, 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2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朝。
27、宋代统治者为防止武将跋扈现象出现,实行___________政策。
28、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___”。
B.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________正式实行管辖。
C.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4世纪初经________人传到了欧洲。
D.明朝末年,广大农民纷纷起义,________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E.清朝时期,__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9、造纸术的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______的伟大贡献之一。
30、北方地区民族的______交流与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文化和______文化,并为__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1、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的变化动荡之中,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执己见,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请将下列人物、学派和主张言论进行搭配
人物 学派 主张或言论
A∶ 老子 a∶ 儒家 ①"民为重""君为轻"
B∶孔子 b∶ 道家 ②∶世间万物运行均有规律
C∶孟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王朝建立者
(1)夏朝——
(2)秦朝——
(3)西汉——
(4)(曹)魏——
(5)西晋——
33、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绝对化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材料二
(2)仔细观察图一、图二,说一说你从中分别获得了有关农业生产的什么信息?
材料三 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材料四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材料四中“卫鞅”的变法?为什么?
材料五
(5)材料五,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这两项经济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六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6)根据材料六,说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对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7)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