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可克达拉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2、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发生的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漠北之战

  • 3、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29年在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

  • 4、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 5、《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一个地方有说书的、唱曲的、卖饮食的、相面的、算卦的、耍杂技的。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子

    B.勾栏

    C.早市

    D.草市

  • 6、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灭亡西夏的是(     

    A.辽

    B.金

    C.南宋

    D.蒙古政权

  • 7、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是指(   )

    A. 李世民 B. 李渊 C. 李治 D. 李显

  • 8、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据如图所示推断,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科技之光领先世界

    B.璀璨文化闪耀世界

    C.手工技艺引领世界

    D.绘画艺术震撼世界

  • 9、小明运用下面三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农业技术的改进

    D.制瓷技术的进步

  • 10、据所学知识判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段话应该摘自

    A.《伤寒杂病论》 B.《论语》 C.《兰亭序集》 D.《齐民要术》

  • 11、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即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时期(  

    A.周天子经常对诸侯王发号施令

    B.周天子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C.诸侯王还要承担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

    D.周天子威望下降,已很难对诸侯王发号施令

  • 12、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论语》

    B.《史记》

    C.《离骚》

    D.《资治通鉴》

  • 13、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著名医学家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李时珍 D. 宋应星

  • 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的盛世景象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武则天

    D. 唐高宗

  • 15、唐朝户数在639年(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开元28年)为 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据此判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连续增长

    B.连续下降

    C.突然下降

    D.突然上升

  • 16、对下图反映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秦孝公时实行 B.首先统一使用的是隶书

    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命太尉李斯推行使用

  • 17、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有一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

    A.屈原 B.王羲之 C.顾恺之 D.司马迁

  • 18、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面图片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殷墟 B.龙门石窟 C.洛阳“白马寺” D.云冈石窟

  • 19、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贾思勰的的《齐民要术》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老子的《道德经》

  • 20、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下列成语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卧薪尝胆—楚庄王

    B.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破釜沉舟——楚汉之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列举战国七雄。

     

  • 22、分封制的(1)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 23、如图所示,为玄奘西行与回国的示意图,为了研究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我们可以研读唐朝时期的书籍《_______》。

  • 24、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____

  • 25、下图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

  • 26、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北上________,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后期,________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 27、(1)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1956年底,______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开始实行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______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 28、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的改革是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

  • 29、战国后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朝时开凿的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30、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叫____式建筑。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公元前2070年   巨鹿之战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   夏朝的建立   项羽

    公元前207年   商鞅变法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大泽乡起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城市。

    (1)唐朝都城,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______

    (2)《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北宋的都城:______

    (3)宋朝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统治者大多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方面对于动物、植物以及生态环境操纵的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地区很多农作物也相继在江南大量种植,东晋、南朝政权都曾多次推广种麦……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春秋后期什么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这导致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西汉初年到“文景之世”人口数量的变化。汉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一政策加快了这一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