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西来宾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石窟艺术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位于今(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重庆市

  • 2、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等文物。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极大、等级最高的中心遗址,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B.青铜制作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C.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的标志

    D.体现出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

  • 3、隋朝大业二十年七月,面对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家烟尘并起,隋炀帝自觉无力收拾河山,下令建造龙舟数千艘,自水路从东都洛阳南逃扬州,结果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炀帝南逃的水路路线应该是( )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B.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邗沟——江南河

  •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其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 东汉

    B.西汉 西晋

    C.秦朝 西晋

    D.东汉 东晋

  • 5、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地区不包括( )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辽东

  • 6、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元朝时统辖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御史台

  • 7、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币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8、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酒器陶杯(如下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山东人民热衷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制陶起源于4000多年前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 9、祖冲之是古代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属于他的成就的是(     

    A.撰写了《齐民要术》

    B.创造了“割圆术”

    C.创造了《洛神赋图》

    D.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 10、下面是小明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部分)。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①周口店龙骨山 ②过着群居生活的直立人 ③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1、河南开封市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是(     

    A.寇准

    B.李隆基

    C.赵匡胤

    D.李世民

  • 1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灭亡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西周灭亡

  • 13、下列事迹与下图人物相符的是(       

    ①被推举成为尧的继承人

    ②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

    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④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③④

  • 14、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

    A. 《北魏统一全国》

    B. 《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 《从平城到洛阳》

    D. 《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

  • 15、下图反映当时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

  • 1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悬浮于半空中的画纸,幻化成辽远无边的沙漠,敦煌舞者在沙漠之上翩翩起舞,引领我们开展一场友谊之旅。“这场友谊之旅”的开始与哪一人物有关(     

    A.张骞

    B.甘英

    C.班超

    D.卫青

  • 17、据《史记》记载,禹年轻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统治范围广阔 D.启建立夏朝

  • 18、博物馆讲解员这样描绘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当时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土壤土质不好,但这里的人们栽培出了水稻。”她介绍的这个遗址应该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红山遗址   C. 周口店遗址   D. 半坡遗址

  • 19、我国古代的“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和故事反映出早期社会先民(     

    A.对改造自然的追求

    B.拥有超自然神力

    C.存在大量迷信思想

    D.个人能力很强大

  • 20、“他擅长人物画,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里的“他”是指

    A.苻坚

    B.顾恺之

    C.胡昭

    D.锺繇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

  • 22、尧舜禹时期,将贤德之人推举为部落首领的办法称为______;西周武王为巩固疆土,稳定政治形势采取的制度_____

  • 23、汉初的社会状况及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________,经济萧条,物质财富缺乏,百姓极度贫困。

    (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 24、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指的是( )

  • 2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其中陶瓷器生产中有闻名中外的________

  • 26、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 2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___、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史称“五代十国”。

  • 28、儒家创立人是_______,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 29、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

  • 30、《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曹雪芹晚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百家争鸣的内容填入下面的空格内(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E.“兼爱”“非攻”   

    F.“民贵君轻”     G.“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H.“无为而治”

         

         

         

         

         

    思想家

    ①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

         

    ⑤_____

    ⑥______

    ⑦______

    ⑧______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建筑反映时代特征。

    1)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坐落在敦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玄奘在印度游学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时位于黑龙江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是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