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省并州县的同时,“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贞观八年,向十道派出 使职。剑南道巡省大使“激浊扬清,甚获当时之誉”;李袭誉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唐初“道”和“使职”的设立( )
A.有利于推动文官政治的形成
B.发挥了监察机构的有效作用
C.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化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种一顷花、植一顷榆或种三十亩葵,比种谷获利多,只要适当配备人力,使用雇佣劳动,即使“单夫只妇”之家,也能从中多获利。这体现了该书( )
A.提倡种植非粮食作物
B.重视农业收益的思想
C.关注农业的精耕细作
D.认可租佃关系的作用
3、“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是明朝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取消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将税收合并为单一的土地税,标志着中国赋役史上人丁负担逐渐向土地转移的演变过程终告完成。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历代“人丁负担”的是( )
A.魏晋时期的“租”
B.唐朝中期的“地税”
C.汉朝的“口赋”
D.唐朝时期的“户税”
4、1800—1860年美国和欧洲的棉花贸易量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棉花出口量增长了近14倍;法国最重要的港口棉花进口量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信息时代的到来
5、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使1亿以上人民受威胁。1955年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1958年在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中,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报告:去年全国出现了十五个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县市(区)。这表明( )
A.群众性运动有利于疫病防治
B.政府疫病防治效果显著
C.人们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D.国家关注弱势群体权益
6、19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英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7、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西藏、青海、回部(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各藩部。理藩院所管理的“藩”与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藩是不同的。外藩并不属于中国,但是清朝的“藩”属于自己政权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思维和过去各个王朝用羁縻、封赏、和亲的间接方式控制草原势力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清朝对蒙古、西藏、青海、回部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 盟旗制度 | 金瓶掣签 | 改土归流 | 奴儿干都司 |
B | 乌里雅苏台将军 | 驻藏大臣 | 西宁办事大臣 | 伊犁将军 |
C | 单于都护府 | 会盟 | 行都指挥使司 | 护乌桓校尉 |
D | “九边”军镇 | 宣政院 | 北庭都元帅府 | 渤海郡王 |
A.A
B.B
C.C
D.D
8、下图为现代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移民( )
A.改变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
B.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D.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
9、在小亚细亚东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铜柄铁刃匕首,经科技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之后此类制品在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和古埃及遗址出土的逐渐增多。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赫梯帝国凭借锋利坚韧的铁器和轻便快速的马拉战车等,一度与埃及争夺霸权。由此可以得出( )
①赫梯人首创人工冶铁技术 ②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③古代铁器曾经应用于战争 ④冶铁技术在亚欧地区普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唐初,规定“民有见业农者,不得转为工贾。”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政策的废除
B.赋税制度的演变
C.法律制度的约束
D.多种经营的出现
11、湖北汉口粮商李本忠因治理自奉节、巫山,下至巴东、归州、东湖的滩险,获“正五品加三级奖励、获授正四品候补道职衔,一子一孙获授从四品职衔”,道光皇帝还软赐“乐香好”牌坊。道光帝此举意在( )
A.肯定商人功业,提高商人地位
B.笼络地方乡绅,加强中央集权
C.宣扬儒家理念,促进乡里教化
D.动员民间力量,推进社会教济
12、下图是北魏前期至唐代龙门石窟的变迁。北魏前期,石窟佛像唇厚、鼻高、肩宽,有雄健的气概、着异域服饰,少数民族气息浓厚;而北魏后期及以后的佛像,体态修长,表情温和,服饰宽松肥大,充满汉文化色彩。这反映了
A.石窟艺术的变化与道家思想兴衰相关
B.国家统一促进了儒、道、佛三教合一
C.北魏至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且影响到了文化领域
13、欧洲启蒙运动期间,除了专业科学家积极投身于物理、化学、天文学、动植物学的研究外,各种科学仪器和模型出现在许多私人实验室和沙龙中,许多业余爱好者积极收集资料、写作科学论文,科学报告和科学发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这些现象说明( )
A.启蒙思想得到普遍关注
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
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D.人类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14、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
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
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15、《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
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
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16、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示意图。该物种是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葡萄
17、下图为东汉生耕画像石拓片(局部),图片信息体现了,汉代( )
A.耕犁技术的成熟
B.家庭耕作的情景
C.农户经营的多元
D.集体劳作的盛行
18、2022年4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
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19、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在与民族工商业家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后,写下《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这一思想( )
A.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特征
C.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的精神
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0、习近平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昐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A.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趋势
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C.是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结果
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21、清乾隆七年,贵州学使邹一桂上书请求将贵州地区混乱的“谷种”度量(当地土地丈量方式)转为统一的土地丈量,但御史却不赞同,认为贵州地区地形独特,丈量工程大,会影响农民劳作时间和粮食收成,最终朝廷认可了御史的主张。由此可推知,这一论争( )
A.表明官场忌惮越权行为
B.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威的式微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政治政策的灵活务实
22、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用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间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D.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23、在斯巴达,关于条约、外交关系,正式决定是由公民大会作出的,但国王有权力对任何国家开战,任何人都不得阻止。公民大会上很少有人辩论,发言者一般是国王、元老或监察官。这反映出斯巴达( )
A.公民大会掌控着最高权力
B.公民普遍缺乏城邦意识
C.间接民主制存在一定弊端
D.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特征
24、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________。
26、1859年,______发表《_____》,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27、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⑨__________。
(3)代表:法国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⑩_________等;俄国列宾的画突出地表达了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作是⑪_______________。
28、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________。
29、基本内涵及进一步阐述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30、墨家:墨子:
(1)生平: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2)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3)著作: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4)思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31、(题文)李贽:
(1)生平: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
(2)地位: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
32、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33、1978.5《光明日报》发表________一文,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________理论。
34、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完成上面“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北宋司马光的《⑦》等史书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⑥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6、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
37、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也有人依据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为出发点,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黄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马基雅维里的生涯和他的其他著作表明,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共和政治而不喜欢独裁政治。然而在其《君主论》中他大谈治国安邦之道,曾多处提及并十分推崇凯撒的治国之术,其目的就是让君主效仿这个虽以凶残著称,却给罗马带来和平统一的君主。他希望人们相信,如果君主们能够听其谏言,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就能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重构政治,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特征,将是愿意去做必然性所命令的任何事情——不管行动碰巧是邪恶的还是有道德的——以便达到他的最高目的。”
莎士比亚了解马基雅维里,这是肯定的。他们在君主观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二者都主张君主身为一国之君,应把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治国安邦、使国家强大统一。
——《莎士比亚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观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君权观及其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体现的君主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君主观的认识。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前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
今天,中俄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也凸显了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议程中的优先地位。
——摘自《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记录》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历史上有很多的文学作品被中国人所熟知。请按照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解冻文学”的不同文学流派,列举出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俄国文学家来,并写出其一部作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