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2、从铸造“半两”钱开始,货币主要以重量为名。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 )
A.推动了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B.反映了政府信用体系的发展
C.体现了国家铸币技术提升
D.适应了政府税制改革的需求
3、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有意淡化苏联在打败纳粹德国中的作用。为了保持西方的团结,欧美学术界对纳粹大屠杀问题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联邦德国史学界甚至出现了纳粹主义只代表一小撮犯罪集团的罪行,大多数德国人与之无关,且是受害者的论调。这表明( )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叙述
B.史学研究必须围绕热点问题
C.历史解释折射时代特征
D.历史评价应采用辩证分析法
4、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5、商帮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在当时,“民营”不等于“民有”。乾隆时期的徽商江春曾说:“奴才即使有金山银山,只需皇上一声口谕,便可名正言顺地拿过来,无须屈身说是赏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民营企业发展依赖皇权支持
B.商帮拥护君主专制制度
C.政府依靠商帮解决财政危机
D.君主专制影响私权保障
6、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7、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8、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后,根据朱德的提议举行了“五一”全军运动会,进行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的比赛。这次运动会的召开旨在( )
A.锻炼敌后军民的应战能力
B.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C.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宣扬抗日反蒋的斗争精神
9、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0、下表是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这类特许状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时间 | 内容摘要 |
1129年 | 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
1130年 | 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
1130年 | 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
A.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B.《大宪章》的制定
C.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D.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1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直至战国末期,一方面有“除井田,民得卖买”的封建土地私有的现象,也有如赵括那样“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也出现了“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之类的土地私有观念,甚至“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从文学者”竟达“邑之半”;但另一方面,终战国之世,国有土地仍然存在,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证据。上述材料表明,战国后期( )
A.土地私有制已取代国有制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千耦其耘”的劳作形式瓦解
D.封建土地所有制尚处于过渡时期
12、1912年2月,有议员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中华民国接收北方各省统治权办法案》,有意将南方各省的省官制在北方未独立各省加以实施。袁世凯于3月20日指出《接收案》与《临时约法》第34条相抵触,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当时( )
A.维护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实力对比影响政治走向
C.南北议和促成民国成立
D.议会斗争阻碍民主进程
13、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14、宋朝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成为乡约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时乡约以宣讲明太祖朱元璋“六谕”为主。清朝乡约宣讲内容除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还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反映出(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基层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
C.中央集权不断完善
D.乡约教化逐渐与法律交融
15、如表反映的是上海与福州茶叶出口总量及其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上海 | 福州 | ||
时间 | 数量(百万磅) | 占全国比重 | 数量(百万磅) | 占全国比重 |
1853年 | 69.4 | 66.1% | 6.0 | 5.7% |
1855年 | 80.2 | 71.2% | 15.7 | 14.0% |
1857年 | 40.9 | 44.3% | 31.9 | 34.5% |
1859年 | 39.1 | 35.3% | 46.6 | 42% |
A.两地民族工业水平差异
B.农民起义对两地影响不同
C.英国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D.福建的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16、“在宋代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据这段描述可知,宋代的情形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交子开始使用
C.中外交往密切
D.都市生活丰富
17、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提到议事日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同时也是《共产党宣言》的史前史”。这可用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广泛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C.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开放性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8、晋室东渡后的一段时期,江南地区就没有铸过货币,沿用东吴通用的各种大钱。东晋末年安帝时,桓玄曾主张废止货币,使用谷、帛;南北朝刘宋中期孝武帝时,周朗亦曾上疏,“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
A.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北方
B.货币的铸造工艺落后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D.手工业发展程度较高
19、清前期,因官户或生员享有赋税减免特权,常有农民将田产挂靠于同姓官户、生员名下,每到纳税之时,将应缴钱粮交予官户、生员,交给官户、生员的钱粮往往多于应缴总额。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以为己粮。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
A.土地兼并问题愈加严重
B.政府赋税征收模式需要调整
C.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
20、朱元璋初称吴王,开始筹划建国的蓝图时,就极注意总结元朝的教训。他常对徐达等人说:“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乱。”可见,朱元璋当时的动机是( )
A.防止出现权臣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内阁制度
D.批评元朝集权
21、明朝长期采取“贡市合一”政策,即只有朝贡才能“互市”。清代收复台湾后,旋即设海关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实行“贡市分离”政策,不朝贡也可“互市”;并通过条约规范与俄国的疆界及“互市”关系。这表明,清朝( )
A.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B.朝贡体制日益发展
C.积极开拓海外贸易
D.外部危机逐渐解除
22、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和制瓷业等行业中开设了工场,使用庙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
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23、明朝浦江郑氏家训规定: “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会众罚拜以愧之。不悛(悛:悔改),则会众痛笞之; 又不悛,则陈于官而放绝之”。该家训( )
A.背离了政府的教化要求
B.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冲突
C.反对官方插手家族事务
D.渗透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24、“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B.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25、古代中国教育____与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6、105年,东汉宦官_____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_______,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27、二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向发展的反映。
28、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 )
29、酝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毛泽东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30、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张。
32、________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效应是和尺缩效应。
33、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
34、1945年,___________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__________和国际收支平衡。
35、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36、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
37、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回答下列问题:
(1)老子说:“為无為,则无不治。”结合所学知识,老子的家国观念和治国理念有哪些?
(2)屈原是中国历史一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离骚》中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请指出这首诗的语言特征和创作风格。
(3)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据此,顾炎武具有怎样的家国思想?
(4)19世纪末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了哪些具体的革命纲领?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38、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倡导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4)举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所作出的努力。
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