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认为《南京条约》打击了他们私人利益,他们痛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也是如此认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
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
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2、《齐民要术》吸收了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还吸收了《尚书》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主张。这说明( )
A.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B.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D.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下列革命精神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B.红船精神 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 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 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 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4、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一方面没有屈服于外国列强的恫吓而承认《南京条约》,而是主张平等往来;另一方面又因宗教形式相同而把西方列强称为“洋兄弟”,表示外国侵略者可“自由出入”及“货税不征”。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B.幻想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对外政策进步与局限并存
5、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
时期 | 民族/地区 | 方式 | 具体情况 |
唐太宗 | 东突厥 | 战争 | 东突厥汗国灭亡 |
吐蕃 | 和亲 | 文成公主入藏 | |
西域 | 设置机构 | 设安西都护府 | |
回纥 | 册封 |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
唐玄宗 | 粟末靺羯 | 册封 |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下列与统一战线形成密切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八一宣言”发表 ②西安事变 ③瓦窑堡会议 ④八一三事变 ⑤红军改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⑤②③
7、导致下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现象的根本原因为( )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A.重农抑商的松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市民阶层的壮大
8、下图是魏晋时期流行的鸲鹆舞(qüyüwü)彩绘女子陶俑图,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鸲鹆舞(quyuwu)是古人模仿八哥的动作形态而编排的舞蹈,跳舞时“著衣帻而舞, 俯仰屈伸,旁若无人”
A.社会繁荣兴盛
B.人们崇尚精神自由
C.政治和谐稳定
D.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9、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以下对于“第二次知识接触”评价正确的是( )
A.产生了广泛影响
B.助推了社会转型
C.冲击了正统思想
D.传播了西方科技
10、观察下列图片,按其见证或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排序,位列第二的是( )
A.井冈山会师(油画)
B.八七会议旧址
C.《南昌起义》(油画)
D.遵义会议会址
11、《光绪朝东华录》载:“自粤匪构乱以来,各省督抚,因时因地,每有便宜陈奏,朝廷往往曲为允从,部臣亦破例议行……部臣每以情形难以遥度,仍请交督抚酌议。而督抚则积习相沿。动以窒碍难行,空言搪塞,虽有良法美意,格而不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权威的弱化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阶级矛盾的加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12、如表是新石器时期我国部分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成就。由此可知( )
新石器文化 | 区域 | 主要成就 |
大汶口文化 | 黄河下游地区 | 红陶;白陶;快轮制陶技术 |
龙山文化 | 黄河下游地区 |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
河姆渡文化 | 长江下游地区 |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
良渚文化 | 长江下游地区 | 玉器;祭坛神庙 |
仰韶文化 | 黄河中游地区 | 彩陶;粟 |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B.新石器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13、量化比较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据下表推知,乙处的关键词汇应是( )
表中共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关键词频次量化统计表
关键词汇 频次、党代会 | 甲 | 乙 | 丙 | 丁 |
十二大 | 147 | 7 | 37 | 12 |
十四大 | 169 | 11 | 29 | 58 |
十六大 | 118 | 0 | 10 | 50 |
十八大 | 162 | 0 | 1 | 24 |
A.社会主义
B.计划
C.资本主义
D.市场
14、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C.主动地开眼看世界
D.确立近代国家意识
15、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文化重心的南移
D.政治重心的南移
16、下图为东汉后期政局演变示意图,对这一局面解读正确的是( )
A.根源在于皇权衰落
B.加剧了东汉后期的政治腐朽黑暗程度
C.加剧君相之间矛盾
D.皇帝年幼是引发宦官专权的重要诱因
17、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重大事件的路线图,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
18、宋之前,御史台官主要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主要纠正皇帝决策失误。宋仁宗将原门下省改为谏院,谏院成为与御史台共同运作的另一最高监察机构,其职能有所扩大,“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这一变化( )
A.改变了武将擅权局面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D.削弱了士族门阀势力
19、近代某政治文献有如下表述:“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该政治文献的颁布标志着( )
A.预备立宪的破产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清王朝统治结束
D.君主立宪制确立
20、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21、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22、“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①分封制 ②皇帝制度 ③统一度量衡 ④郡国并行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下列施政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行科举制
B.大兴文治
C.戒奢从简
D.虚怀纳谏
24、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随着猛安、谋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计口授地的大家族土地经营向个体家庭的独立经营转化。奴隶主出售奴隶,扩大私人所有的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汉人耕种,女真族的个体经营者转化为国家佃租者和自耕农。这些变化( )
A.促使了金宋对峙局面的出现
B.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C.强化了佃农与金统治者矛盾
D.为金灭北宋奠定了基础
25、护国战争
①________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1915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________
2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初步建立: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27、1972年,________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周恩来病重,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28、________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会宁府又称________
29、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__”
30、徐州会战日军占领________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31、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2、由于没有_______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________,确立________,推进________,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________前提和________基础
3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________
35、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走向世界,屹立东方。请同学们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和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36、唐前期出现了哪些盛世?经济上有哪些成就?
37、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38、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9、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相关问题。
(1)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试比较分析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 英国 | 美国 |
政治体制 | 君主立宪制 |
|
国家元首 |
| 总统 |
政府首脑 | 首相 |
|
议会作用 |
|
|
(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我国出现“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主要有哪些成就?
(4)将下表补充完整。
年代 | 宪法文件 | 性质或影响 |
1949年 | 《共同纲领》 |
|
1954年 |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