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成果,探讨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产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撰写
D.《法兰西内战》的编写
2、下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
A.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C.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D.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3、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4、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B.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D.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5、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6、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删除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相关定义,而是着重解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具体要求。这一变化( )
A.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智慧
B.指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
C.契合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D.折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
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8、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
9、从14世纪英语版《威克里夫圣经》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浪潮。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1541年瑞典语版《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版《圣经》出版。这( )
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缓解了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D.加速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扩展
10、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我们应该( )
A.注重防范化解风险
B.坚持利益优先原则
C.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D.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11、195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指出:“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后,世界银行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并贷款给突尼斯等国家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的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的稳定
B.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
D.有助于缩小国际经济差距
12、孟子认为,“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对那些不仁不义,残民以逞的国君,孟子则声言,“独夫可诛,暴君当伐”。据此可知,孟子( )
A.主张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B.试图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C.是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表
D.强调君主应施仁政于民
1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
B.晚清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
D.海防意识受到政府重视
14、列宁在谈及民族国家的形成因素时指出, “为了使商品生产获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必须夺得国内市场,必须使操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这揭示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
A.民族语言统一是关键
B.主权独立是基础
C.资本主义发展是根源
D.专制集权是障碍
15、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6、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17、美国史学家布兰德利·沃马克认为,在中国没有能力武力征服越南的情况下,建立朝贡关系可以保证边境的稳定,越南也因此免除了北方的威胁,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中越朝贡关系的建立( )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C.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D.受两国安全需要的影响
18、2011年6月,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与现藏于台北的《无用师卷》)得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该画(如下图,局部)透析出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文人画的盛行
C.书法艺术注重法度
D.市民文艺占据我国艺术主流
19、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
B.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
D.思想界出现个性自由倾向
20、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 3%和1994年的 77.7%。这反映出( )
A.国际经济旧秩序已趋向瓦解
B.发展中国家普遍掌握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南北双方的经济斗争已消弭
D.经济全球化助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1、唐武德二年(619年)颁布的税制规定:“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 若夷獠(西南少数民族)之户,皆从半输”。这一规定( )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B.加快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变革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
22、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这表明“他们”
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
23、在1500~1600年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欧洲其他地区价格上涨虽然缓和一些,但各地的变化也足以深刻的打乱传统经济关系,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到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材料所述现象( )
A.使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导致了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D.加速了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24、春秋时期,诸侯一般将新征服的领土分给有功的家臣或本族之人做领地。战国时期,诸侯则把新征服的土地变成其直辖地,并派官员去治理。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兴起
B.得益于郡县制度的推行
C.源于诸侯直辖领地减少
D.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25、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26、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____________”和世界贸易中心。
27、1915年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28、三教合一: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的繁荣;魏晋时期,佛、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道教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___________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隋唐时期;
(3)内容:隋朝时期出现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以____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___________、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尊___________、礼___________、崇___________);唐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儒学大师___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29、产生背景
在______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一批画家追求创新。
30、诸将下列历史与其发生地相匹配
答题要求:请把地图中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括号内。
A.华盛顿会议( ) B.十月革命( ) C.开罗会议( )
D.萨拉热窝事件( ) 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31、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32、《___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_________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3、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①小说: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寓言诗:艾青的《蝉的歌》。
③昆曲:《李慧娘》。
④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
(2)一些作者被划为“右派”或⑨_____________。
34、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海禁和____________政策。
3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立了党奋斗目标是什么?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2)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么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召开了“八大”,“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正确论断?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其后召开的中共“十四”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6、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什么?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用之可以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并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修身:( ) 治国:(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7、“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
38、名词解释
(1)(西周)礼乐制度
(2)专制主义
(3)(西欧)“中世纪”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3)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道家学派继承人是谁?其学说最突出的是什么?
(5)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政府的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