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红河州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召群臣廷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提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举行廷议。对于王绾的建议,“群臣皆以为便”,而廷尉李斯则以“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反例,建议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决定实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前期的廷议(     

    A.避免了君主“兼听独断”

    B.折射出相权与君权的相互制衡

    C.体现出朝廷决策的审慎

    D.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 2、奢香夫人,水西彝族首领,彝族恒部担勒君亨奢氏之女。在明太祖授意下出任贵州宣慰使,对于国家在西南边陲的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据此可知,明代在西南采取 (     

    A.羁縻政策

    B.都司卫所制度

    C.土司制度

    D.改土归流政策

  • 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下列作物,原产于美洲的是

    ①葡萄   ②甘薯   ③玉米   ④甘蔗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1853年,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办,该月刊辟有“布告篇”专栏,专载船期、商情和广告。稍后出版的外人所办的诸多报刊,对登载广告的业务更加重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东南沿海的商品市场扩大

    B.大众传媒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C.经济主体的市场意识增强

    D.民族企业的营销手段不断革新

  • 5、如表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成立时间

    1945年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A.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

    B.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 6、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酒像石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如图)。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

    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

    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 7、“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13世纪颁布)。上述材料说明(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英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C.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予以限制

    D.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 8、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这些章程的颁布

    A.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

    B.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

    C.得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D.使清政府摆脱了困境

  • 9、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

    A.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B.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 10、《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 11、从硬板票到由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再到如今的“无纸化”电子火车票。我国火车票的变迁反映出(     

    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进步改变生活方式

    D.民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2、1912年,前清官员恽毓鼎到大舞台看戏,“上流社会人垂辫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辫,恽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辫子。这说明了 (     

    A.新文化运动冲击旧礼教

    B.现代交际融入上流社会

    C.政治变革促进习俗改变

    D.戏剧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 13、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 14、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770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赛马装备的改进

    B.工人休闲娱乐时间增多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现代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 15、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欧洲

    美国与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1650年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年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年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年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1950年

    23.0

    6.7

    6.3

    0.5

    8.8

    54.7

    100

    1990年

    15.0

    5.0

    8.5

    0.5

    12.0

    59.0

    100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

    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

    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 16、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 17、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文书用印方面做出规定:惟天子之印称“至”,且完全由玉制成;百官的印章统称为“印”或“章”,由铜料或木头制成。这一规制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

    B.加强文书管理

    C.凸显皇权独尊

    D.节约行政成本

  • 18、“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 19、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提醒各国应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B.呼吁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

    C.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D.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

  • 20、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在四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最为集中,其测定年代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这可以用来证实(     

    A.水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B.太湖地区是水稻原产地

    C.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

    D.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

  • 21、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B.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C.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 22、17世纪末,“醋蘸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养活了大量爱尔兰人。 据统计,1754—1845年,爱尔兰的人口从320万增加到820万,马铃薯的作用很大。据此可知(     

    A.马铃薯起源于爱尔兰

    B.物种交流促进人口增长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

  • 23、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国语》记载西周“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与商朝比较,西周(     

    A.重视礼乐的治理功能

    B.国家治理的模式发生转变

    C.以血缘维系政治统治

    D.形成严密的中央集权体制

  • 2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①玉米②甘蔗③马④小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效应是和尺缩效应。

     

  • 26、战国时期

    (1)背景: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政治上,_____________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2)统治者支持: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表现

    ①魏国李悝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②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包括: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变相没收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③齐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了变法。

    (4)作用:各国变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各国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 27、明朝中后期,随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 28、苏格拉底思想内容包括_______是万物的尺度、_______即知识、善是人______________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灵魂。

  • 29、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____________革命。

  •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 (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在地方推行(2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集权遭到极大削弱。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 ”,极大加强(4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逐渐演变成为地方的(5 权力扩大。

  • 31、百家争鸣: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奴隶社会转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崛起,___________重用;___________,私学兴起,形成了诸子百家(九流十家);

    (2)时间:___________(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3)表现: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主张,相互___________、形成百家争鸣;

    (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_______;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 32、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1)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这种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

    (2)平等意味着反对____________和封建特权

    (3)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4)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____________

     

  • 34、成就

    (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2)代表:老舍的⑥______,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文明的成果

    古往今来,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将左侧的“文明成果”与右侧的“区域”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城邦民主制       幕府制度     哈里发制度  《罗马民法大全》    马丘比丘城        

    种姓制度        楔形文字       封君封臣制  皇帝制度                  太阳历

  • 36、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了儒家思想的汉代学者。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 37、从1917年到2017年的百年间,各种力量不断地分化组合,影响着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哪两个阶段?革命的成功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2)二战后,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在欧洲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3)20世纪70年代后,新兴政治力量崛起,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该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 38、下列图片反映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公民的一场辩论:

    请回答:

    (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的参与者。

    (2)指出他们的基本要求。

    (3)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 39、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

    (2)英国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

    (3)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和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什么?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