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这段话描述的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2、康熙年间,台湾府多次纂修《台湾府志》,流传至今者有三部,表1是其中针对台湾的回归与治理的若干内容。
康熙二十三年版 | 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功的将领立传,称赞施琅“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人”,张满清军乃正义之师。 |
康熙三十一年版 | 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的设定予以高度肯定,强调清政府对台浛地区的开发治理贡献卓著。彰显清政府使台湾从“不知礼义”到“习知礼义”的教化之功。 |
康熙四十九年版 | 新增《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宣扬清政府平台与治理之功绩。 |
据表可知,这些记载( )
A.纠正了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
B.证明了演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C.再现了台湾地区的文教发展历程
D.体现出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策略
3、1914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
A.对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理性认知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辛亥革命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
D.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
4、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提高了棉花的加工速度,成百万被俘的非洲人被运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种植园进行残酷的劳作。1790年时美国只有6个奴隶市场,到1860年美国奴隶市场已有15个,奴隶总人数达到395万。这说明轧棉机的发明( )
A.引发了非洲黑奴贸易
B.稳固了美国的奴隶制度
C.促进了美洲工业革命
D.体现了资本积累的血腥
5、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
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
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6、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B.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D.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7、西汉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海内新业,同姓寡少”,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科举制与八股取士
C.设内阁建军机处
D.宗法制与行省制度
8、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9、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
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
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
10、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危机,为此,各国调整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B.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积极建立福利国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1、1887年,法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布朗热将军试图实行军事独裁,结果被内阁免去军权。1889年1月,布朗热企图通过欺骗宣传,以合法的形式夺取政权,结果被政府冠以阴谋颠覆国家罪。上述史实表明法国( )
A.政府打击异己势力
B.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C.军事复辟彻底消失
D.代议制更符合潮流
12、“猛安谋克”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B.保证了农业生产
C.保证了兵源
D.金的领土不断扩大
13、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货币形式呈现出铜钱与纸币并行
C.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D.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14、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15、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
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
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
16、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直至战国末期,一方面有“除井田,民得卖买”的封建土地私有的现象,也有如赵括那样“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也出现了“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之类的土地私有观念,甚至“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从文学者”竟达“邑之半”;但另一方面,终战国之世,国有土地仍然存在,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证据。上述材料表明,战国后期( )
A.土地私有制已取代国有制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千耦其耘”的劳作形式瓦解
D.封建土地所有制尚处于过渡时期
17、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18、当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唐朝时期取得了合法地位。清朝时期,钱庄大量出现,庄票普遍流行。从当铺到钱庄的发展表明( )
A.社会救助机构不断完善
B.信贷业务不断发展
C.商业契约意识开始形成
D.对外贸易逐渐繁盛
19、关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史学界记载有雍正四年、雍正七年、雍正八年三种说法;关于军机处前身的名称,史书记载也有“军需房”、“军机房”、“办理军机房”等不同说法,这可以说明( )
A.史学家因立场不同记载不一
B.清代史料的历史价值较低
C.清代历史记载没有统一标准
D.军机处因保密性强记载少
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现在我国北方人也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年前唐朝贵妃的“待遇”。发生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完成
B.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C.运输和保鲜技术的进步
D.水果品种改良技术的提高
21、2010年10月,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致辞时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和‘经籍西传’曾为欧洲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实力增强
C.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D.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2、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B.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D.分封制在不断瓦解
23、下面所示是部分史籍对北宋时期政治现象的有关记载。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记载 | 出处 |
普(赵普)曰:“……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隆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上鼎听……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竞其请”,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章圣朝,帮藏盈溢,其名数皆籍于三司,其总数在三司使得知之。章圣屡欲知其数,宰相李文靖沆终不肯令供,恐其知数而广用也”。 | 《宋宰辅编年录校袖》 |
“臣等伏睹陛下以灾变屡见,飞堙为孽,青躬引过,祈于天地,宗庙,社稷,不令殃及万方……避正殿,撇常膳,深自刻责,思所以致之及改治之理,以至册免三公者有之”。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A.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
B.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
C.崇文抑武政策致使君权式微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4、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25、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26、荷兰画家________是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西班牙画家________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有《格尔尼卡》等。
2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代表人物:高尔基。
(2)高尔基于1906年发表的《________》,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刻画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2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劵;标志: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强调___________,反对罗马教皇的“因行称义”,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宣称赎罪劵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改革后创立的______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9、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1)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这种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
(2)平等意味着反对____________和封建特权。
(3)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4)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____________制。
30、原因
(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⑦__________的到来。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⑧________问题。
31、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2、洋务派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33、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
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和____。
35、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36、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37、康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试结合史实概述康熙时期面临哪几个方面的民族问题?康熙为此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38、“西方思想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怎样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启蒙运动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8分)
39、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实现现代化是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问题: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有关史实叙述中国现代化的变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