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据此可知( )
A.政府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B.斗茶的目的是将新茶贡献给天子
C.斗茶风俗促进了茶叶技艺的提高
D.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但丁在《神曲》中称赞亨利七世为上帝派来拯救意大利的使者。与此同时,但丁开始了《论世界帝国》的创作,书中用拉丁语详细阐述了其关于国家、政治的观点,比如政教分离等。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者对建立民族国家的探求
B.人文主义者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世俗统治者对强化政治权力的渴望
D.改革家强调“与上帝直接对话”
3、截至2022年末,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0.5 亿人、2.4 亿人、2.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 13.68亿人,覆盖96.8%的人口。这反映出,我国( )
A.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社会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C.贫富悬殊状况基本消除
D.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较高
4、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5、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人为单位),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
A.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
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
C.伦数、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
D.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书中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
A.五口通商
B.关税协定
C.领事裁判权
D.公使驻京
7、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
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
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
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
8、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
A.营私舞弊的政治乱象
B.分裂割据势力的出现
C.“天赋人权”思想的出现
D.国王的个人喜好受限
9、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通榜”指的是由皇帝委派一名官员主考,正式考试之前,朝中官员可能向主考官特别推荐某些考生,考生姓名对主考官公开;自宋真宗朝开始,由各地送来的考生参加考试时一律“封弥”“眷录”。这一变化表明了( )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大
B.选官制度性建设弱化
C.科举取士公平性加强
D.主考官权力受到制约
10、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C.“百花齐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电影业的繁荣
D.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
11、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12、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13、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 )
A.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需要
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D.丰富边区选举方式的需要
14、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 )
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决心
B.积极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C.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
D.致力于为女性谋求自由平等
15、下表所示为明朝时我国各省引种玉米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省份 | 引种年代 |
广西 | 嘉靖十年(1531年) |
河南 |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江苏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云南 |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
福建 | 16世纪中叶前后 |
浙江 | 万历元年(1573年) |
A.中国耕地面积的扩充
B.明朝省际长途贩运活跃
C.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
D.玉米经过海路传入中国
16、建国初,中央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总方针指导下,依据苏联高等学校制度,对全国各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次调整( )
A.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B.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C.表明人民教育体制得以形成
D.助推高校专业的均衡发展
17、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922年 |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
1931年 |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
1933年 |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
1935年 |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
1936年 |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
1938年 | 德国吞并奥地利 |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8、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贾尔莫文明遗址的沉积物中,既发现了大量大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也发现了大量绵羊和山羊的遗骨,还有几个野生动物的骨头;工具组合包括石镰、磨石和其他耕作工具。这可以说明贾尔莫文明( )
A.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B.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
C.采用旧石器进行生产
D.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
19、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
“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非礼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
(李悝答魏文侯)“食有劳而禄有功。” ——《说苑·政理》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史记·商君列传》 |
A.制度变革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列国确立封建政治制度
C.社会转型助推基层治理的完善
D.土地私有制已广泛推行
20、《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这一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人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由此可知,这一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明清时期的南方及西北地方,宗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聚族械斗。聚族械斗肯定会出人命,通常每次械斗前,各大宗族先确定有多少人能抵命;规定凡抵命者,事后其妻儿老小一律由公产来赡养。据此可知,宗族组织( )
A.具有综合性治理功能
B.影响地方社会安定
C.抵御天灾人祸以自救
D.得到了官府的庇护
22、下图是公元前3000一前1000年的人口迁移图。图中的人口迁徙( )
A.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
B.导致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衰落
C.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
D.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
23、1979年10月,重庆钢铁公司大胆突破“钢材是国家统配物资,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思想禁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销钢材的企业。自销钢材使重钢当年就获利1788万元,占到全年利润32.9%。重钢自销行为及实际效果,引起了钢铁企业以及其它行业的连锁反应,国有企业纷纷走向市场。这一做法( )
A.标志着国企改革全面推行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弊端
C.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4、英国《至尊法案》颁布仅仅两年后,又以国王名义出台了“十条信纲”,作为国教会的基本信条,其中吸收了路德教的部分观点。1543年,英国国王对信条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正式更名为《国王之书》。英王的这些举动( )
A.削弱了国内的割据势力
B.复制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C.巩固了国王的专制权威
D.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
25、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________。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________时代。
26、作用
(1)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⑥___________。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7、完成下列提纲。(请填写字母)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萨拉热窝 D.巴尔干地区 E.凡尔赛体系
F.《五国海军协定》 G.国际联盟 H.联合国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局部冲突:①____________成为“火药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②____________事件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③__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三)战后世界新秩序
(1)巴黎和会:确立了④_____________
(2)1920年1月,⑤____________成立
(3)华盛顿会议:签订了⑥____________。
28、背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_____________。
29、黄宗羲:
(1)生平: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2)地位: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3)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4)思想:抨击___________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限制___________,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___________本;
30、代表
(1)法国:雨果的⑥____________。
(2)英国:雪莱的⑦________________和《西风颂》。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1、结果:庇西特拉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32、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34、80年代
(1)提出“教育要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⑭_______________。
(3)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4)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①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②建立了⑮_____________。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④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35、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了儒家思想”的汉代学者。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36、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7、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学思想。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古代儒学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孟的是谁?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
(2)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倡导改革的先师,其目的是什么?
(3)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写出薄伽丘和但丁的主要作品。
(4)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8、“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9、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