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德宏州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 2、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 3、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数据表,根据此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355.04

    1988年

    15 180.4

    1378

    5814.0

    3865.2

    3821.79

    1998年

    85 195.5

    6860

    34 133.9

    14 816.4

    26 849.68

    2008年

    319 244.6

    24 100

    131 724.0

    33 428.1

    179 921.47

    2018年

    919 281.1

    66 006

    301 089.3

    67 558.7

    305 008.13

    A.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

    B.受20世纪以来科技教育发展的影响

    C.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的结果

    D.受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直接影响

  • 4、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D.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5、史学家严耕望说,秦汉时代,“郡守有丞以佐之,由中央任命,但无实权,而太守自辟用之,卒、吏、书、佐反较有权”。这说明(     

    A.集权与分权是绝对的

    B.地方出现了割据局面

    C.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

    D.地方上有一定的实权

  • 6、19世纪末,国人对不断涌入上海的机器、车辆极感兴趣,这些器物的响声被当作新文明的象征。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噪音”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在反对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国人的身影。这一变化体现了(     

    A.国人的思想观念日益西方化

    B.国家产业结构迫切需要升级转型

    C.近代国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工业文明的发展影响了价值观念

  • 7、岳麓秦简《徭律》规定:寡子单独与年老的父母居住,以及单独与患有足疾的父母居住的,当需要承担载粟的徭役时,可免去服役。《戍律》规定:家中成年男子不能都去戍边,戍边时若父母、妻子离世可回家安葬。这反映秦律(     

    A.重视家庭伦理

    B.确立严苛法律体系

    C.推广家训经验

    D.维护儒家三纲五常

  • 8、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2001年入世前,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15.3%。入世后到2010年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9.8%。这一系列的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B.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结果

    C.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D.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10、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

    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

    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

    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

  • 11、印加人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

    A.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B.用历法纪年和采用20进制

    C.用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

    D.发明“浮动园地”

  • 12、下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时间

    财政总收入

    田赋

    盐税

    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

    4.854

    约3,000多

    约500

    540

    1911年

    30,191

    约4,800

    约4,600

    约4,300

    A.清末新政主要针对税收进行调整

    B.晚清时期国内商品市场不断萎缩

    C.税收变迁中蕴含近代化转型因素

    D.海关的关税成为晚清最大的税源

  • 13、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物种交流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幕府征税方式亟待改革

    D.国际贸易活跃推动社会变革

  • 14、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意在强调,秦朝推行郡县制(       

    A.加速了秦朝灭亡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是地方行政创新

  • 15、下表是关于汉代南北方的几项统计数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北方

    南方

    两汉粮食亩产量(市斤/市亩)

    96.48

    64.32

    两汉治水活动(次)

    47(陕豫晋冀甘)

    7(川苏皖浙赣闽)

    两汉户口数(万户)

    1122

    274

    西汉郡数

    74

    29

    A.南方耕地面积远低于北方

    B.北方是当时经济发展中心

    C.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比较弱

    D.北方人口出生率高于南方

  • 16、唐代大儒韩愈曾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到了宋代,士大夫们认为“六经是三代以上之书,曾经圣人手,全是天理”,研究经典、讨论经典、解读经典成为一股热潮。这一现象的出现(     

    A.旨在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

    B.反映出理想政治的要求

    C.有利于儒学道统的传承发展

    D.源于士大夫的使命追求

  • 17、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A.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

    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

    D.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 18、在12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主教可以直接充任法官,也可指派若干名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教区内任专职教会法官,每个教区设一名大法官,审理上诉案件。教皇在罗马教廷设立教皇法庭,作为最高法院。这说明当时欧洲(     

    A.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为一体

    B.司法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C.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D.教会法庭审判一切案件

  • 19、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 20、1940年,延安县曾用民选的方式选举征粮委员会,选出了9名共产党员和18名非党人士(包括富裕户和绅士),在百姓的支持下,征粮委员会顺利完成了相关任务。毛泽东对这个经验很重视,并号召在边区各地推广运用。这一经验的推广(     

    A.促进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建设

    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D.标志着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完善

  • 21、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官本位思想日益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士子们为了中举入仕,只学习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问。蒙学教育也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据此可知,科举制

    A.助长了士人功利的读书观念

    B.实现了士人追求享乐的愿望

    C.促使社会阶层开始发生流动

    D.强化世家受教育的优越地位

  • 22、《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了专职法律事务的官员——推事。但法典第2条却规定“无故以符咒蛊惑他人时,受蛊人应至圣河:投入河中”。由河神加以处决,是因为时人相信神喜欢正直无罪者,对于侵犯神明及邪恶的人则深恶痛绝。由此可知,该法典(     

    A.仍然具有原始特性

    B.注重调和社会矛盾

    C.体现商品经济发展

    D.明确界定法官职责

  • 23、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出宋朝政治体制(     

    A.解决了“三冗两积”的问题

    B.使皇权得到强化

    C.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矛盾

    D.有利于监察相权

  • 24、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下图是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宫城居中彰显王权专制

    B.道家思想影响城市布局

    C.铸铜作坊服务农业生产

    D.墓葬分布体现阶级分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________的失败。

  • 2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________

  • 2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 28、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 29、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___________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 30、地位: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____________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 31、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 32、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 33、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________

  • 34、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学集中反映了现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生活危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________;这是其中一个特点。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代选官用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依据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问题的看法。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意境深远的意思)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 37、“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 38、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什么?该书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

    (3)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了哪些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

    (4)陈独秀指出只有将“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这里的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5)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 39、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