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2、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C.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3、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
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
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
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4、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一统趋势加强
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5、某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文件上这样记载:“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古历)内阁奉,瑞澄电奏,革匪创乱,十九日猛攻楚望台,省城失陷,瑞澄退登楚豫兵轮,移往汉口……已电调湘豫巡抚队来鄂会匪……览奏殊深骇异。”该文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6、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
A.忽视“四等人制”的贯彻
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
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7、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土豪,分田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8、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 )
A.崇尚以人为本
B.治国理念趋同
C.主张家国同构
D.阶级立场不同
9、毛泽东在一次电讯中讲道:“(边区政务会代表)不但没有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连中农、独立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提到……像冀鲁豫解放区这样大范围的政权机关不应只是代表农民的,它是应当代表一切劳动群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共的策略是( )
A.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大革命
B.动员全民族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C.团结一切力量解放全中国
D.联合各民主阶级实现和平建国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图2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时代,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步辇图》 ③《史记》 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11、《秦律》规定:官吏不得在同一时期从同一户家庭的适龄男子中抽调两个以上的劳动力去服兵役;只有在运送任务紧急而又不能滞留的情况下,才允许兴发徭役;农田春忙季节,不对百姓随意兴发徭役。据此可知,秦朝( )
A.注意保护农业生产
B.实施暴政导致速亡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推行抑商政策
1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并从澳门购买西洋火炮加强战备。这体现出,林则徐( )
A.认识到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根源
B.对朝廷愚昧与封闭的憎恶
C.致力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D.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13、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一调整( )
A.有利于缓解粮食紧张状况
B.意在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C.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D.表明国家工业化战略已经搁置
14、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5、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16、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中国表示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致力于( )
A.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B.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共赢
D.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18、下侧图片描绘的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灵渠
19、唐代对女性而言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时代。她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女子结社的活动。唐代女子可以女扮男装,可以骑马驰骋,甚至参与到政治和军事领域。这反映了( )
A.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B.男女社会等级地位平等
C.唐朝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女子参政得到广泛认可
20、西汉前期“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但仍然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武帝时代,朝廷多选经验丰富的富商大贾为吏,时人记载武帝“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这一调整旨在( )
A.改革抑商政策
B.整顿官僚系统
C.管控社会经济
D.扩大征税对象
21、太平天国时期,英王府是安庆城内第一富丽堂皇的建筑,它的大门前照壁上有一幅画,绘有一株盛开红花的桃树,树干上爬着一只手持木棍的猴子,戳着桃树杈上的一个蜂窝,寓意“封侯”。这一现象折射出太平天国( )
A.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农民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
C.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
D.领导人存在的阶级局限性
22、1880年,刘铭传于奉诏入京之际力请修建铁路,李鸿章倾力赞助。但更多的人却“群相哗骇”,认为修建铁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会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封建旧观念与近代化相冲突
B.社会各阶层都支持修铁路
C.交通近代化以修建铁路为主
D.修建铁路会破坏祖宗成法
23、秦灭六国后,派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败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居民杂居。这说明当时( )
A.国家动员能力增强
B.皇帝地位独尊
C.边疆经济发展迅速
D.官僚制度完善
24、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说到:九品中正之制,自何起乎?曰:古代用人,以德为主。德行必本诸实事,而行实必征之乡里,故汉世风气,最重乡评。“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由此可见,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兴起( )
A.继承了察举制乡里清议的传统
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C.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D.顺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
25、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________。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________、________等称号,并设立了________等机构官吏西藏________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26、汉代中(内)外朝制度:中朝为________机构,外朝为_______机构;
2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时间:俄国_____ 后。
(2)中心:北京与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_____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_____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 _____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28、后方大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技术水平都落后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大学、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规模向________大后方迁移,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9、《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0、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31、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2、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_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33、近年来,希腊等欧洲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 对社会和谐稳定弊大于利
B.忽视低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造成有关国家财政困难
34、皖南事变:
(1)此时国民党_______抗战,_______倾向日益增长。
(2)_______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刘亚子等的抗议。
(3)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_______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_______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_______根据地。
35、中国古代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以下是小辛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生产方式,请按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A.种植水稻 B.渔猎采集 C.铸造铁器 D.火药配方
E.制造纸张 F.冶炼青铜 G.引种甘薯 H.活字印刷
(2)列举青铜器和铁器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一项主要用途。
(3)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选择C与F,可以研究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
36、宋代的社会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37、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38、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各是什么?
39、附加题
写出中央行政制度,并对其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