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贵州贵阳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 2、1919年5月28日,《申报》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称:一是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发;二是组织露天演讲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据此可知(     

    A.五四运动得到各地积极响应

    B.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C.新闻媒体助力五四运动爆发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 3、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役兵力表(单位:人)。据此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役

    时间

    英国

    法国

    英法联军

    中国

    第一次广州之战

    1856年10 月

    439

    15 000

    虎门之战

    1856年 11月

    1 380

    1700

    -

    第一次大沽之战

    1858年5月

    660

    518

    1 178

    10 000

    八里桥之战

    1860年9月

    3 500

    1 500

    5 000

    34 000

    A.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C.冲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D.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 4、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 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 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两者(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所处时代的迥异

    C.治国理念的分歧

    D.政治经历的差异

  • 5、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 6、1929年秋,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下列哪一事件的出现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7、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0

    17.2

    24.5

    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 8、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计,立朔方郡,使苏建发十余万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地区),并修缮了秦时蒙恬所筑的障塞;同年夏,又“尊民徙朔方十万口”。 汉武帝意在(     

    A.防御匈奴侵扰

    B.保护丝绸之路

    C.打击王国势力

    D.推动边疆开发

  •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 11、如图是民国七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刊登的广告,广告中写道:“最上等之香烟出世:长城香烟、大喜香烟”,“大喜所以预卜将来,长城所以抵御外侮”,“因是敝公司不避艰难,精心制作以冀挽回外溢利权”,这反映出当时(     

    A.一战期间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广告促销方式被广泛采用

    C.革命思潮影响社会生活习俗

    D.企业宣传与实业救国结合

  • 12、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商业的发展

    B.市民文化的丰富

    C.经营模式的突破

    D.音乐艺术的革新

  • 1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交流

    C.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D.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14、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15、唐朝早期实行宵禁制,但宵禁制只针对坊间大街,长安等城市的坊间小巷在夜间仍有商业活动,被称为“鬼市”。唐朝中后期取消了宵禁制,夜市正式出现。据此可知,唐朝(     

    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出现解体

    D.城乡发展呈现一体化

  • 16、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关于“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材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A.准备建立抗日联盟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D.从幼稚开始走向了成熟

  • 17、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在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激化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彻底解决

  • 18、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 19、明成祖时期形成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阁臣也 常被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来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     

    A.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B.阁臣帮助皇帝皇帝浏览百官奏章,拥有票拟权

    C.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

    D.阁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

  • 20、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李氏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上述活动(     

    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

  • 21、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

  • 22、秦朝推行郡县制,进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尊崇儒术”的建议。秦至西汉中期的这些做法(     

    A.建立与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持续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D.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 23、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巡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共当时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24、战国时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国、楚国、魏国变法。这些变法(     

    A.宣传了儒家思想

    B.成为各国争战的根源

    C.加速了社会转型

    D.强化了传统贵族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 26、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________”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 27、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 28、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 29、1927年9月,________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 30、人与历史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进程中往往留有杰出人物的印记。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周公

    颁布“推恩令”(A)

    (2)秦始皇

    挟天子以令诸侯(B)

    (3)汉武帝

    制礼作乐(C)

    (4)曹操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

  • 31、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 32、结果:失败

    (1)表现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________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③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①________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 33、唐朝加强皇权的中央官制是___________

  • 34、北宋的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①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_____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6、   默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概括。

  • 37、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响应丘吉尔这一“号召”的政策是什么?它在经济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请列举两个六十年代“冷战”的典型事件。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发展的限制?

    (4)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38、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有何相同点?

  • 39、秦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条件?(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