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源将中英战争比为传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事,自信中国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因此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体现了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统治阶层中主战派占主导
C.中国近代化程度高
D.有识之士新旧观念的并存
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实行两税法,其实质都是(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据可考北魏墓志分析发现以洛阳邙山为中心的丧葬区划,取代了以平城为中心的丧葬区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彻底割裂了与旧都平城的联系
B.缓解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完全汉化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离骚》
C.《道德经》
D.《汉书》
5、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料 | 结论 |
A |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
B |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
C |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D |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 已进入青铜时代 |
A.A
B.B
C.C
D.D
6、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赋税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 史实 | 推论 |
A | 汉武帝推行“初算商车”(商贾拥有车船者须缴纳车船税)和“初算缗钱”(对商贾积存的现钱课税)。 | 有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 |
B |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
C | 唐两税法规定“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地税则按亩征粟,土地多的纳粟多,土地少的纳粟少。 | 抑制了唐朝的土地兼并 |
D | 宋高宗上谕曰:“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 带来了宋朝农业的发展 |
A.A
B.B
C.C
D.D
7、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 )
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
②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
③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
④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
⑤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8、自隋唐以来,重学之风初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积极宣讲:“国文为民族之魂”“国文提振民众”。“听者达数万人之众,闻之皆泣,奔走呼号”。这表明当时( )
A.文化变革成为社会当务之急
B.政治危机刺激民族意识觉醒
C.清末新政推动传统文化复兴
D.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10、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男女体能差异日益扩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男子制造工具能力增强
D.男女成员贫富分化
11、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罪犯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秦始皇的这些举措( )
A.客观上带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B.表明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
C.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D.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
12、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这反映了当时( )
A.争霸斗争趋于激烈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13、西晋末年,大批北方士族渡过长江,史称“衣冠南渡”,与此同时,中原劳动人民也纷纷南下。至刘宋时期,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集中分布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长江中游的襄阳、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扬州。这一现象( )
A.消除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B.实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C.促进了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D.消弭了南北之间的民族对立
14、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中国表示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致力于( )
A.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B.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共赢
D.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15、《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对于科学史家来说,唐代却不如后来宋代那么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则较重于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察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宋代科技的发展( )
A.是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的结果
B.对宋朝的社会发展转型产生了根本影响
C.突出变现为宋词等人文文化非常发达
D.统治者并不关心其对社会生产的作用
16、如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增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据如表可知,我国( )
年代 | 亚洲 | 非洲 | 欧洲 | 美洲 | 总计 |
50年代 | 12 | 5 | 7 | 0 | 24 |
60年代 | 1 | 14 | 1 | 1 | 17 |
70年代 | 12 | 25 | 15. | 13 | 65 |
A.继续坚持“一边倒”方针
B.外交活动的舞台得到拓展
C.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17、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强调“经过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正确方针,进行了大量的艰巨复杂的经济调整工作,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摆脱了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困境,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税收、财政、信贷、汇率、工资、奖金等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这些方针适用于( )
A.1961—1965年
B.1979—1991年
C.1992—2012年
D.2012年至今
18、“正泰橡胶厂劲头高,全厂的职工把决心表。三年赶上邓禄普(英国轮胎)呀,我们一定做得到。”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19、《礼记·表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到了西周初期,周人将天命与“德”相结合,强调要维系天命,就必须“明德”,具体包括敬天、孝祖、保民等内容。这反映了( )
A.民本观念的萌发
B.华夏认同的产生
C.天命内涵的变化
D.儒家思想的兴起
20、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鸦片输入
B.开放口岸
C.战败赔款
D.协定关税
21、如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会场时的场景。这次会议( )
A.颁布了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22、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_____之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签订《辛丑条约》
23、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发行土地公债的方式,征购地主的多余土地,规定由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进行承购。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共土地政策( )
A.消灭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
B.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D.满足了农民的政治经济要求
24、下表
年份 | 进口约数 |
1729 | 14000公斤 |
1790 | 280000公斤 |
1836 | 2100000公斤 |
1837 | 2400000公斤 |
表是1729—1837年中国进口的鸦片数量统计情况。表中现象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白银大量外流
B.小农经济破产
C.国门正式洞开
D.鸦片战争引燃
25、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在下列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A.辽阳行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驻藏大臣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G.雅克萨之战H.台湾府I.伊犁将军J.安西都护府
26、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7、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________,________,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________的转移,实行________,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________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和________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
(2)________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在1997年中共________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________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29、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_____》。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_上、_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30、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1、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32、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________”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33、社会经济发展
(1)农业
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________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________繁多,种植广泛。
(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________,使用________劳动进行生产。
(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
①美洲等地的________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________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________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34、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________,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怎样的?
36、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①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②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条约的内容的异同。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其(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
——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
——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
38、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有何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促进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调整?你如何认识这种调整?
(3)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综合上述回答,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
39、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5)20世纪90年代,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给江苏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