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西鹰潭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代著名僧人释道宣(596-667)在其著作《广弘明集》卷十四中强调,“惟佛之为教也,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释道宣此举(     

    A.意在实现“三教合归儒”

    B.对佛教进行本土化改造

    C.彰显唐文化政策兼收并蓄

    D.折射儒学统治地位丧失

  • 2、结合所学,对如表《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C.近代工业此期间获得快速发展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 3、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     

    A.呈显出内外分治特征

    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

    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

    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 4、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男女体能差异日益扩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男子制造工具能力增强

    D.男女成员贫富分化

  • 5、康乾后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地贸易,由政府指定机构代为管理,并对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进行严格限制。这一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B.缘于政府重视开拓国内的市场

    C.完全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D.为后世处理对外关系提供借鉴

  • 6、战国末期法治盛行,荀子面对法律的客观存在及实际价值,予法以独特位置,由此他提出(     

    A.天人合一

    B.严刑峻法

    C.兼爱非攻

    D.隆礼重法

  • 7、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丈量土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旨在(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C.极大提高政府威信

    D.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 8、汉初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后经过一系列斗争,收回并撤销大多数异姓封国,遂定“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保持传统政治体制稳定

    C.确保同姓宗族拱卫中央

    D.完善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 9、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料

    结论

    A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已进入青铜时代

    A.A

    B.B

    C.C

    D.D

  • 10、1927年11月,海丰县、陆丰县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党组织建设,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苏维埃政权不断巩固。海陆丰政权的实践活动(     

    A.标志中国革命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B.粉碎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为党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D.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 11、《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书中记载了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武器,还有完整的火药配方。由此可知,《武经总要》最早可能成书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12、如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以行省制度管理所辖疆域

    B.边疆治理尊重民族习俗

    C.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元特点

    D.吸取前朝国家治理经验

  • 13、观察下图,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强化六部职权的诉求

    B.以提高中央行政效率为出发点

    C.有利于防范权臣专权乱政

    D.为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政府奠基

  • 14、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记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     

    A.裁判官沿用封建法律审判案件

    B.当时大多数国民依然愚昧无知

    C.辛亥革命未能冲击封建反动统治

    D.完成反封建的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 15、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平时巡行、岁末进京。东汉时期,刺史在州内拥有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监察区演变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化(       

    A.解决了郡国并行的威胁

    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效能

    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 16、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A.体现了域外风情与华夏文明的交汇

    B.真实再现了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

    C.呈现了开元盛世下对外关系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 17、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  )

    A.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 18、下列辛亥革命背景选项中,属于偶然性因素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成立

  • 19、明朝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沿线设置军镇,号“九边”;而清代却是大肆修建喇嘛庙,借以笼络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因此得了一句俗语:“明修长城清修庙。”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的民族政策更具有实效性

    B.清朝的民族政策放弃使用武力

    C.明清王朝的举措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民族政策

    D.体现了明清采取防御和怀柔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 20、如表为几个常见字的不同字体对照表。对其认识最合理的是,汉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A.兼顾艺术审美和实用功能

    B.得益于统一国家的政策激励

    C.承载民族记忆和理想人格

    D.寄托了文人学士的个性追求

  • 21、“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22、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

    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

    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 23、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指出:“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

    A.苏联和朝鲜合伙阴谋发动了朝鲜战争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导致朝鲜战争爆发

    C.新中国的对苏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D.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决断力征服了斯大林

  • 24、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________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________在接见__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________,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2)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_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措辞前后稍有改变,最终确定为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完整,互不________,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________

  • 26、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________大部分地区

  • 27、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意义

    (1)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2)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____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 28、不同的统治方式

    请将下列古代文明区域与其早期曾出现的通知方式一一对应(请填写表中数字)

    古代文明区域

    统治方式

    A.两河流域

    ①法老至上

    B.古代埃及

    ②君主专制

    C.古代印度

    ③城邦制度

    D.古代希腊

    ④种姓制度

    E.中国商朝

    ⑤内外服制度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 29、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货币需求量剧增:________朝,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__作为主币发行,加上________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 30、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 31、__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 32、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管地方财政,转运使、四监司、通判从不同角度对各州进行监控。将____编入禁军。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的方针,用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33、_______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________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北宋灭亡,大批________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语称“________________

  • 34、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宋初抑制武将势力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 36、宋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8、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以及社会等思考)

  • 39、中共三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通过什么样的决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