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达州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 2、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考古人员在该文化遗址不仅发现了石镞、石刀、磨盘、磨棒等大量石器,还发现了许多笨重无耳的筒形陶器。据此可推知,红山文化时代(     

    A.生产生活已走向稳定

    B.家庭手工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耕水平很先进

    D.国家初始形态己产生

  • 3、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文艺工作者编演了大量的活报剧。这些活报剧摆脱了舞台的限制,表演场地几乎没有局限性,可在街头、广场、田间等公开表演,所面对的观众群体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士绅等各阶层。这些活报剧的编演(     

    A.推动传统戏曲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B.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C.促进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D.意在激发工农建设边区的热情

  • 4、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 5、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 6、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     

    时间

    内容

    出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

    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祖九年

    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

    《汉书·高祖记》

    武帝元朔二年

    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

    《汉书·武帝记》

    成帝鸿嘉二年

    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汉书·成帝记》

    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

    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

    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 7、“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该诏书(     

    A.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框架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C.根本上动摇圣贤义理之学

    D.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 8、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 9、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       

    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

    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 10、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     

    A.导致了淞沪会战全面失败

    B.是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的恶果

    C.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D.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胜利

  • 11、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胙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 12、洪秀全从基督教教义出发,在《原道救世歌》中提出“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度。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由此可知,洪秀全的政治主张为(     

    A.追求社会的绝对平等

    B.学习国外对上帝的崇拜

    C.重建封建的等级秩序

    D.倡议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13、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走向颓废

    B.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士族生活腐朽奢靡

    D.佛教文化成为主流

  • 14、下图为1914年马星驰创作的漫画《寒蝉仗马之变相》。该漫画将肃政厅和平政院分别描绘成天冷时的蝉和皇宫仪仗队中被驯服的马匹。下列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注:肃政厅和平政院是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建立的,负责纠弹行政官吏的违宪违纪行为

    A.折射出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

    B.反映了近代监察体制的建立

    C.旨在揭示袁世凯的复辟阴谋

    D.体现了行政权力划分的混乱

  • 15、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6、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 17、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全族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封邦建国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 18、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 19、1842年,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出版,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 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海国图志》出版表明当时中国(     

    A.西方科学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B.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思想转变

  • 20、“西夏原是在唐朝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后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为西夏。夏景宗开国,杂用汉臣‘主谋议’,党项人‘主兵马’。在后期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寻踪觅迹可以研讨(     

    ①唐末藩镇割据问题                                     ②李元昊开国举措

    ③南北面官制度问题                                     ④夏辽金宋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1、为“封”和“郡”两字的金文,的译义为“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的译义为“为君主管理地方”。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的建立有利于(       

    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地方力量

    D.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 22、1845,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 23、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24、东晋时期,朝廷中的要职大多都由中原南迁的高门士族如琅邪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充任,其中也不乏南方士族,但为数甚少。这(     

    A.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强化

    B.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灭亡

    C.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D.促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日本________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________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________。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________

  • 27、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

    A.辽阳行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驻藏大臣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G.雅克萨之战H.台湾府I.伊犁将军J.安西都护府

    在上面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 28、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________

  • 29、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幕——“________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________、梁启超等人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________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 31、积极方面

    (1)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__革命。

    (2)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________政体,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________思想的藩篱,打击了________,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32、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________

  • 33、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 34、填图题:

    读“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图,在横线上填出这四次战役的名称。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2)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36、1931年到19458,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之区别

    ③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喊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二: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 38、19世纪末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两次大举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马关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资本输出的要求,各指什么条款?

    (2)20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这两个时期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列出课本上提及的第二个大的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防御和相持阶段两次重大军事斗争。

    (3)面对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中国都进行了抵抗,但结果一败一成。请分别说明一败一成的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 39、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并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什么?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哪一举措?

    (5)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