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德阳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尼布楚条约》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清朝政府(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 2、洪秀全幻想着“番第”(列强)为上帝出力,但“番第”却用大炮回报了他。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同时在南方协同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事实表明(     

    A.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一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C.利益是列强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

    D.传播基督教是列强侵略借口

  • 3、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六部行使行政权力

    C.消除官僚贵族特权

    D.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 4、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5、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 6、2020年4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启动“科改示范行动”,支持引导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经过改革,200余户“科改示范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明显增长。这表明(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

    B.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使国企业绩突出

    C.政策支持加快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

    D.国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 7、如表的变化反映了(     

    潮汕地区汉代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随葬品一览表

    时期

    主要随葬品

    汉代

    陶器(陶纺轮)、铜镜、小部分铁器、砺石(磨刀石)等器具

    两晋南朝

    精美的瓷器:青瓷羊、兽足砚台、高足鸡首壶等

    精美的金银器:银手镯、银发簪、黄金指环等

    大量的铁器:铁剑、铁剪刀、铁刀等

    A.潮汕地区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开发

    B.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潮汕的手工业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 8、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 9、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工匠数十年前纠众滋哄,减工加价……工匠不允,遂至停机。于是工匠大汹,毁机厂而爇(烧)厂主房屋……动辄称乱以劫持之,亦西洋之一敝俗也。”据此可知,郭嵩焘(       

    A.同情英国的工人运动

    B.主张制度上向西方学习

    C.警惕工运向中国蔓延

    D.缺乏对西方的全面了解

  • 10、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

  • 11、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下是关于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B.制定“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

    C.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消除了游牧文明的势力和威胁

  • 12、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 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一朝代是(     

    A.西周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 13、1914年至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森林法》《造林奖励条例》等多部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     

    A.加速了专制统治的终结

    B.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 1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说明(       

    A.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关系

    B.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C.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格局的新发展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 15、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井田制度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买卖的加剧

    D.变法运动的开展

  • 16、下图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姜寨聚落遗址。这一聚落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地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表明,当时(     

    A.贫富分化尚未出现

    B.“万邦”时代开启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父系氏族社会来临

  • 17、下图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古田会议

    C.土地革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 18、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情调阴森悲惨;唐代的壁画则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商旅、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趣。壁画风格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B.佛教的影响力逐步下降

    C.唐朝壁画绘制水平提升

    D.儒释道的融合不断深化

  • 19、图片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下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与虎门销烟有关的是(     

    A.

    B.

    C.

    D.

  • 20、费尔南德兹-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认为十五世纪末以来是名符其实的全球历史,以白银为基本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一体化也发展起来了,而在中国方面,到了十七世纪货币白银化基本完成。此时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贸易体系,但十七世纪前半期白银输入数量出现了颇大变动,导致明朝灭亡。该观点认为(     

    A.明朝的灭亡是全球化的结果

    B.明朝的灭亡是封建统治腐败

    C.明朝是被世界贸易体系打败

    D.白银货币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 21、两汉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项是(     

    选项

    史实

    评价

    A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汉书》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A

    B.B

    C.C

    D.D

  • 22、东晋著名佛教法师慧远曾提出“沙门(佛教徒)不敬王者论”,认为沙门既出家,就不应再敬拜王者。但最终却行不通,又提出人王即法王,仁王即法王,辅助服从人王、仁王即大忠的主张。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 23、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三制”原则

    D.“双十协定”

  • 24、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秦朝形成的________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 26、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________

  • 27、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________基本一年两熟,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②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________朝大力推广

    ③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发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 28、全面内战开始时, _______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 29、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________

  • 30、北宋的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①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_____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31、请将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正确的对应,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 32、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4)后果:“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 33、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________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________的制度。

  • 34、________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

    (1)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民众。

    (2)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________________很多州县农村。

    (3)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________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 36、材料一史学家雷格莱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罗斯托认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归纳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工业化的条件。

    (2)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37、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 38、部落联盟

    (1)什么叫三皇五帝?

    (2)炎黄部落是指什么?

    (3)什么叫禅让制?

  • 39、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何时产生?导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促进其发展的国内因素是什么?其发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