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B.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感觉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
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
2、如图(a)表示在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
B.在种子解除休眠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图(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时促进甲和乙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
D.图(b)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同一种器官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
3、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信息”,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负反馈调节与信息传递无关
C.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对所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橙红月柿坠满枝头。柿子成熟前所含的鞣酸使其果肉苦涩难吃,成熟后则甜蜜可口,有关这一变化过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柿子成熟
B.柿子的发育过程由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共同作用
C.决定柿子果实生长发育的是各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D.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促使鞣酸转变成其他物质
5、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因而又称“S”形增长,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B.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出生率为零
C.与“S”形增长相比,“J”形增长无K值且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D.对于害虫,应在K/2与K值之间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防治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由植物的特定部位或赤霉菌产生
B.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D.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使其成熟
7、黄河流域伏牛山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某弃耕农田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艾蒿高低错落是草本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
B.弃耕地向草本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条件逐渐不利于一年莲的发展
C.灌木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荆条的总初级生产量会适当减少
D.环境条件稳定的阔叶林群落阶段,其他稀有物种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种
8、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切除长势相同的多个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分别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如图B所示),弯曲角度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如图C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的结果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
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上述实验说明了种子萌发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
9、某弃耕农田中动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年 | 1 | 4 | 15 | 25 | 40 |
草本植物 | 28 | 27 | 26 | 30 | 34 |
灌木 | 0 | 3 | 4 | 12 | 19 |
乔木 | 0 | 0 | 0 | 14 | 23 |
昆虫 | 5 | 13 | 19 | 23 | 36 |
鸟类 | 2 | 4 | 9 | 15 | 22 |
哺乳动物 | 3 | 6 | 8 | 16 | 26 |
总计 | 38 | 53 | 66 | 110 | 160 |
A.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改变,水平结构没有变化
B.随着时间推移,该群落的光能利用率明显提高
C.随着乔木的出现,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增多
D.在林冠层生活着黄鹂、杜鹃等鸟类,它们占据的生态位不一定相同
10、图甲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图乙中,若生产者有10000 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kg
D.图乙中的生物包括图甲中的A、B、D、E
11、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C.细胞直接与血浆、组织液、淋巴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12、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时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期间草鱼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C.时草鱼种群数量单位时间增加量大于
时
D.增加草鱼鱼苗投放量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13、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1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使血管收缩
15、如图所示,Na+进入细胞所需动力来自于膜两侧的浓度差,葡萄糖进入细胞是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而细胞内的Na+则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到膜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B.图中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为主动运输
C.ATP驱动泵作为载体蛋白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
D.图中葡萄糖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能量来自顺浓度Na+形成的电化学梯度
16、某地新区建设中建了比较多的湿地,关于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建湿地存在群落演替,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多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7、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是( )
A.辅助性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18、如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代表酶的是A
B.底物与酶特定部位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C.酶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
19、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记忆力也是我们学习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如图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基于研究绘制的著名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30天后还能被记忆的数量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反复运用、重复强化、理解记忆可以延缓遗忘率
D.不同人的遗忘曲线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比老年人的遗忘率大
20、下列关于科学实验或者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班延及助手先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制备的萎缩胰腺提取液可以治疗患糖尿病的狗
B.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研制的“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C.沃泰默的实验巧妙在于运用“磨碎”得到提取液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是在光照中进行,且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21、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检测梅毒抗体对于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梅毒抗体有两大类。抗体1(心磷脂抗体):TP破坏机体组织,使之释放心磷脂(心磷脂是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磷脂),体内产生心磷脂抗体;抗体2(TP47抗体):TP47蛋白是TP体内含量高、特异性强的抗原。受到TP侵染,体内可产生TP47抗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抗体1为阳性,抗体2为阴性,则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未感染梅毒
B.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可出现两种抗体均为阴性
C.抗体1可保护人体抵抗TP的侵染
D.两种检测抗体的方法都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22、夏季气候炎热,户外工作人员容易“中暑”,因此要注意避暑。人“中暑”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病原体感染
C.渗透压下降
D.细胞代谢紊乱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融化,从而导致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B.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等直接价值
C.常有人将从外地买来的动物放归自然环境,这种“放生”行为不会威胁当地生物
D.应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24、雌雄异株植物普遍存在性别比例偏离1:1的现象,环境因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其中S1、S2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均优于S3、S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差的环境下雄株存活率比雌株高
D.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25、尿素是常见农肥,但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收,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是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而成的氨。因此,尿素肥效缓慢。科研人员按图示流程分离尿素高效降解细菌,以在后期与尿素按比例混合制作“生物复合肥”,改善尿素肥效。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细菌中催化尿素降解的生物活性物质是________
(2)培养基甲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以________作氮源;制作培养基乙通常添加________作凝固剂。
(3)盛装甲乙前,相应器皿通常采用________方法灭菌。
(4)步骤③所用接种法不用于计数M中的活菌,原因是______(至少答二点)
(5)步骤⑤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实现尿素高效降解细菌的鉴定,其原理是________。
(6)制成的“生物复合肥”应该在________环境中保存,以免其中尿素提前降解而肥效损失。
26、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1)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豆腐就是毛霉等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照其状态称为____培养基。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
(2)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
(3)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的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
(5)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________。
27、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若刺激图丙中e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个。
(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图乙中A释放的相应物质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____发生变化。
(4)缩手反射时,图乙中A释放的物质通过______作用排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中兴奋传到方向只能是 ,原因是 (2分)。
28、胡萝卜素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原因是___________。
(2)以下为胡萝卜素提取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__,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很高的__________,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_______。A过程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同时也受到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条件的影响。
(3)如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并改正:______,原因是______。
(4)如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法,实验过程中点样时应注意__________。在图乙的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_。
29、下图表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与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e和g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_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g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中的(A+T)/(G+C)=0.25,则G占总碱基数比例为________。
30、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切开的苹果、久存的荔枝等表面会变色,原因是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催化多酚类底物(无色)生成了褐色物质,此过程称为褐变,不仅会影响外观,还会导致营养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果蔬并没有发生褐变,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系统,使多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而不能相遇。
(2)研究发现pH和温度都是影响PPO活性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叠加效应,荔枝果皮褐变作用机理如图一。一些商贩对荔枝用二氧化硫处理后冷藏,贮藏期可长达40-50天左右。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熏硫处理的水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科学家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耐褐变转基因苹果,耐褐变机制如图二。要想获得该目的基因,可从苹果细胞中提取总RNA,以其中的mRNA为模板,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DNA(即cDNA)。通过PCR技术可在cDNA分子中专一性扩增出目的基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
图二
(4)培养耐褐变转基因苹果过程中,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可行的是______。
A.将耐褐变蛋白注射到苹果受精卵中
B.将苹果花序直接浸没在目的基因溶液中一段时间
C.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农杆菌,并侵染苹果叶肉细胞
D.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直接注入苹果子房中
(5)研究人员利用了图二的RNA沉默技术。沉默机制是使目的基因的表达序列和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序列必须是______的,且要同时在同一细胞内表达,从而阻断苹果细胞内多酚氧化酶基因的______过程(数字),降低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欲探究RNA沉默干扰是否成功,可检测苹果细胞中______或将苹果切开暴露在空气中观察是否褐变。
31、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⑤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种育种方法,涉及____种育种原理。
(2)图中④的处理方法是____,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图中与该处理方法相同的过程是____(填数字)。
(3)①→③→④过程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___,该育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_____。
32、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