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画坛鱼龙混杂,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但若去看看展览,就要浩叹些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B. 今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C.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孤独,大家认为他是个自负的人。
D. 在这次安理会上,中国代表振振有词的发言响彻整个会议大厅,赢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解决营业税重复征收、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B.我市现代舞团始终秉承以“跳舞给老百姓看”为宗旨,46年来坚持走出剧场,到乡村、学校以及其他各种公共场所免费公演数百场,获得观众广泛好评。
C.被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客观上助推了课外辅导热,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对知识、技术的强烈需求则是校外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D.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自然美 李泽厚
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高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④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⑤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
【1】下列是关于作者对“自然的人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的人化”是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分狭义的“自然的人化”和广义的“自然 的人化”两种含义。
B. “自然的人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对人有害或为敌的没有 改造的自然。
C.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作为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
D. “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哲学美学概念,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没有经人改造的天空、大海、沙漠,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化”。
B. 作者认为,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等等,只能是一种借用。
C. 就自然美这个美学的难题,作者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
D. 作者认为,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属于哲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需要实证的科学问题。
【3】作者认为自然事物怎样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请简要概括说明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高官厚禄如果不合礼义就不应该接受”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列子轻盈行走的情形。
(3)《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做比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诸子喻山水》)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
(4)__________,后事之师。(《战国策》)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表现思与学之间的关系的一句是: 。
(2)《诗经·氓》中开篇表现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 。
(3)《离骚》中表现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志向不改的诗句是: , 。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5)《离骚》中表现君王荒唐不察百姓心声的诗句是 , 。
(6)《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7)《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9)《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作为法度的诗句是: , 。
(10)韩愈认为选择老师的标准是: 。(《师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是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5)《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自己坎坷命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伫倚危楼风细细”写抒情主人公一个人久久地立在高楼上,向远处眺望,用“风细细”为眺望添加一点背景,使画面活跃起来。
B.“草色烟光残照里”点明登楼眺望时间,写主人公到黄昏还不忍离去;“无言谁会凭阑意”写没有人理解主人公登高远望的心情。
C.“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两句写出词人对饮酒很有兴趣,为了追求“一醉”,他不拘形迹,不仅痛饮,还借高歌来寻找乐趣。
D.全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词人不轻易说破自己最深层的情感,而是在字里行间隐约透漏,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
【2】全词是如何运用多种抒情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结合全词分析。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 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的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B.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C.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D.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B. 刑部是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C. 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处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 丁父忧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 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C. 王守仁通晓军事,指挥若定。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烧毁叛军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搁浅,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朱宸濠。
D. 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当从“心”,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快递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尽管如此,邦德快递仍然果断杀入,开疆拓土。邦德在决定进入市场前,经过充分的调研,发现在货物特性公斤段上可以竞争。3公斤—30公斤货物太重,顺丰、通达系不便处理;而对做货运的邦德来说,优势则十分明显。而且,随着电商包裹越来越重,邦德恰好可以填补其他快递公司的空白。邦德这一定位使其大获成功,迅速成为与顺丰、通达系比肩的行业巨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