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径就(接近)荒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逮(及,至)奉圣朝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夙遭闵凶(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彩(色彩)彻区明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弦歌(xuán) 辍学(chuò) 怃然(wǔ) 喟然长叹(kuì)
B. 饥馑(jǐn) 铿锵(kēng) 撰写(zhuàn) 莞尔一笑(guǎn)
C. 悲恸(tònɡ) 户牖(yǒu) 颠沛(pèi) 向隅而泣(ǒu)
D. 股肱(ɡōnɡ) 谄媚(chǎn) 切磋(cuō) 畏葸不前(xǐ)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由于偏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因而也包括态度的三个主要成分:认知、情感和意向。其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偏见则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别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从这一点来看,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催产素”又叫“爱的荷尔蒙”。关于这种激素,我们一般的了解是,它与信任、表达、亲社会性有关。很不幸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的疗效只发生在那些被你界定为“我们”的人之间。当对方是那些被你界定为“他们”的人时,催产素反而会让你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你的攻击性更强,而合作性更少。
荷兰有一项研究,实验者设置了典型的“电车难题”——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
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五个人的生命。但如果你给备用轨道上的那个可怜人取个名字,再给实验对象注射催产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给那个人取的名字是一个荷兰人的常见名字,比如德克、或者彼得,实验对象就不大愿意牺牲他一个人来救另外五个人;但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荷兰人普遍有敌意的德国名字或者穆斯林名字,人们则很轻松地就会做出牺牲他的决定。
“我们vs他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按照萨波尔斯基的说法,人类对于异己的偏见深植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而且极容易操纵,这既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偏见其实与我们一种思维方式有关。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很早就观察到,二元对立(男/女、善/恶、热/冷、保守/自由、人/动物、身体/灵魂等)是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应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方式。就社会生活而言,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我们/他们——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我们是城里人,他们是乡下人……可以说,分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或者说,一种认知捷径。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依据某种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差异创造出“我们”和“他们”来,从性别、种族、国籍、阶级、年龄、宗教、到T恤的颜色。
而且,大脑在区分我们/他们时,速度极其惊人。比如,以每秒20张的速度给你看一组照片,几乎是一闪而过,你的大脑也能立刻区分出我们/他们——如果照片里是“他们”,就会立刻触发杏仁核的反应,也就是负责恐惧、焦虑和攻击性的大脑区域。给你看一段有人被针扎手指的画面,你的大脑会产生“同构反射”,此时大脑运动皮层对应手的位置会兴奋,进而你的手会握紧,好像感受到了对方的痛楚,除非这只手属于“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偏见首先是情绪的,然后才是认知的。我们关于人和事的看法,常常都是潜意识操控的。不同的“他们”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最常见的是恐惧。
偏见在我们的大脑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与偏见类似,恶心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当哺乳动物闻到腐烂之物的味道时,大脑的岛叶皮质会触发胃部不适或呕吐反射,目的是保护它们远离有毒的食物。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就会有恶心的反应,比如想象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想象它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想象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更特殊的一点是,动物的恶心通常是感官反应,但对人类而言,不仅是想象生理上恶心的事情会让你反胃,想象道德上恶心的事情同样让你反胃。这里的问题在于,道德越界是非常主观的判断,一个人认为“道德越界”的行为,对另一个人来说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生活方式,比如同性恋。
岛叶皮质最主要交流的对象,恰恰是杏仁核。所以,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不同,还是道德越界,岛叶皮质先做出判断,然后告知杏仁核,于是各种应激反应随之而来。历史上最残酷的屠杀,往往都与这样的应激反应有关。
因为人类的本能,要发现和消除自己的偏见很难;但是也因为人类的理性思考自我修正能力,客观全面的见解会与偏见一起产生和传播。只是这条修正之路注定漫长与艰难,需要我们对自身局限性的时刻警醒和自我再教育。
(节选自《靠偏见理解世界,我们离“乌合之众”有多远》)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我们”时,偏见引发的更多是信任和更强的合作意识。
B.将类似于“同性恋”这样的行为判定为“道德越界”,其实是非常主观的判定。
C.当大脑识别出对象是“他们”时,恐惧、焦虑和攻击性等应激反应就会随之而来。
D.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偏见一旦产生,若不及时纠正,将不可消除。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是造成偏见的根本原因。
B.偏见是由大脑的岛叶皮质所激发的生理上的反应。
C.偏见首先是情绪的,然后才是认知的,都是潜意识操控的。
D.偏见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支持与自己同类的人和事物,可能导致“同质化”。
【3】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与“偏见”关联度最小的一项是( )
A.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必然会走上“富国-强兵-战争扩张”的道路。
B.战无不胜的拳师却打不过自己的妻子,妻子总不按路数出招,拳师的拳法都没有用武之地。
C.当看到“某人扶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的现象,即使它们与自己并没有直接关联,人们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D.《人猿星球》的拍摄现场,扮演黑猩猩的群众演员与扮演大猩猩的群众演员会很自然地分成两桌吃饭。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4、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①群臣吏民,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夫晋,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鸿门宴》)
⑤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鸿门宴》)
⑥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
(3)胜败兵家事不期, ________________。(杜牧《题乌江亭》)
(4)___________________,耻向东吴再起兵。(胡曾《乌江》)
(5)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___________________,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春江潮水连海平, 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人世几回伤往事, 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0)__________________,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凭借想象,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音响效果,先写乐声传到天上,“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再从天庭写到神山,“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通过视觉形象来写听觉形象,“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人方扶南把它们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的至文”实在恰当。
(2)《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物写人,想象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神驻足、忘记流动,仿佛在俯首谛听来衬托箜篌演奏的美妙乐音。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工之妙。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4)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诗人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C. “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D.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 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屯。”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节选自《新五代史》)
(注)①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 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 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 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做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 王景崇曾怀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初也没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 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他因顾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侯益逃回京师弹劾了他。
D. 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死侯益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无奈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课内翻译)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底气,就是做人的信心;底气,就是内在的力量;底气,就是生活的勇气;底气,就是不忧、不惑和不惧;底气,就是理想信念、开拓进取和坚定不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少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