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北衡水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秋》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记事之书,而是孔子用来表达自已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的,有微言大义存于其中,《公孙羊》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

    ②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王万森看错谭表旷课,公开检讨并且处罚停发补贴。老教授如此口传心授,既创设了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③张炳玉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就事论事,头疼医头,更不能病急乱投医。必须从长计议,统揽全局,找到问题的“抓手”。

    ④国防科计大学银河团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披肝沥胆奋斗半个多世纪,开创了堪称中国超越计算机发展缩影的历史伟业。

    ⑤章庭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美术追求、探索和创作之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日积月累,终于登堂入室,成为名动一方的人物画家。

    ⑥安倍在战后70周年之际发表了一个不稂不莠的“谈话”,不仅没有真诚反省,反而把着眼点放在了不让后代日本人继续背负“谢罪的宿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2、下列语段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年前的世界杯比赛中,以“残阵”出战的中国女排奇迹般夺得冠军,那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首次率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在2019年世界杯比赛中,面对塞尔维亚队,中国女排姑娘拿出了______的态势,开局阶段______比分有些胶着,但在8:7反超之后一路领先扩大优势,拿下第一局。第二局双方长时间打得______,但凭借朱婷的多次得分,中国队顺利拿下。第三局比赛中,中国队乘胜追击,以25:16顺利终结比赛,大比分3:0完胜对手。最后中国女排以10连胜的战绩成功______

    A.破釜沉舟   虽然   难解难分   卫冕

    B.孤注一掷   虽然   难分伯仲   夺冠

    C.破釜沉舟   即使   难解难分   卫冕

    D.孤注一掷   即使   难分伯仲   夺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湖南人嗜食辣椒,名闻天下,而与其他嗜辣省份不同的,则是湖南人心中强烈的辣椒情结,甚至是辣椒崇拜。三湘大地堪称中国辣椒文化的中心之一。

    毛泽东曾说“不吃辣椒不革命”,还有“革命者个个都像湖南辣椒”的名言;湘西有“吃得辣子出得门”之说;民歌唱的则是“敢尝辣味皆好汉”。在湖南,辣椒成为有勇气、敢担当等优秀品质的象征。辣椒文化弥散在大量民歌、方言、文学和生活细节中,湘中方言将“棘手”念成“辣手”,姑娘会冒出一句“我辣死你”的娇嗔。湖南各地爱举办辣椒节和吃辣椒比赛,为了渲染气氛,加了辣椒水的红色泡沫满天飞舞,人群狂欢。为了体验强烈的冰火两重天,选手们泡在冰水里大口咀嚼辣椒,比拼谁是真英雄。

    说到了辣椒风靡三湘大地的原因,其实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辣椒完美迎合了湘人火辣辣的性格。

    湖南人自古民风彪悍,又多强悍的少数民族,人们天生就“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宁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湖南人说话”,吴侬软语温婉,湖南人则高腔快调,连民歌也弥漫着辣椒的味道,宣泄情感放肆而泼辣。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长卷中,19世纪前的湖南一直较为沉寂,“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然而晚清以降,湖南人如睡狮梦醒,“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从洋务运动到戊戍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拨又一拨敢为人先的湖湘英才造就了令人炫目的“湖南人现象”。此外,湖南人的“战神”气质也在近代之后迅速提升,晚清的湘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

    历史为何出现了如此醒目的“转折”?不少史学家分析了各种因素,却少有人关注到辣椒的作用。而身为湖南人的蒋祖恒、“辣椒院士”邹学校、湘菜专家彭子诚等人则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观点:300年间,湖湘人物崛起的时间正好与辣椒普及三湘的时段重叠,湖南近代以来的云蒸霞蔚,少不了辣椒的催化作用。恰如民谚所说:“近代湖南两大土特产——一出辣椒,二出名人。”

    那是辣椒素对人产生的“灼烧”感觉,人体在修复过程中分泌出“多巴胺”可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湖南人性格本就倔强,有了辣椒的刺激更能迸发出刚烈血性与无畏气概,湖湘子弟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言壮语;为捍卫国家疆土,左宗棠“抬棺西行”;抗日时期,湖南是全国各省人均参军人数最多的省——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从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激烈的辣劲。在湖南,邵阳一带最嗜辣,“邵阳人刚烈尚武、重义轻死”也是出了名的,可谓湖南霸蛮个性的典型代表。巧合的是,论湖南辣椒的猛辣之冠,也首推邵阳朝天椒。每当成熟时节,7个辣椒群簇在一起,翠绿鲜红,光彩夺目,真像是一群火辣的湖南人。

    又想起蒋祖烜在《辣椒湖南》中说,辣椒浓缩着湖湘子弟刚烈倔强的血色。再深深品一品“湖南人怕不辣”这一俗语,不禁哼唱起了湖南民歌《辣椒歌》。不知不觉,从口到胸腔,似乎都渐渐充满了热烈而喷薄的湖南辣味。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辣”湖南,这里是中国的“辣椒中心”》)

    材料二:

    在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湖南士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湖南进士数量稀少的清朝中后期,湖南人突然迎来了大爆发。

    自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后,以两江总督陶澍着力栽培胡林翼、左宗棠为标志,在北京翰林院做编修的曾国藩,也开始了十年七迁的传奇经历。自此湖南人拉开了接力开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序幕。对于1840-1949年这109年间的湖南人物,湖南籍学者郑佳明有过深入研究,他的结论是:在这109年内,湖南涌现出五个人才群体和五个引领中国的思潮,他们分别是:是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思潮;二是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为代表的洋务思潮;三是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思潮;四是以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共和思潮;五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潮。

    每一次思潮的背后,都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湖南籍能人志士。以洋务思潮为例:湘军将帅中,升至总督者有曾国藩、曾国荃、杨昌溶、刘岳昭、左宗棠等11人;升至巡抚者有胡林翼、郭嵩焘、江忠源等13人,升至正一品提督、正二品总兵、从二品布政使、正三品按察使者多达143人,其余道员、知府则数以千计。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可以说引领了湖南第一拨的人才崛起。

    共产主义思潮产生之后,湖南人才更是在全国占据最重要、最显著的地位。一方面是科举会试在千余年内一直缺乏骄人成绩,一方面是近百余年来经国济世之才龙腾虎跃,期间的巨大反差,颇令人感到惊叹。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中国半部近代史,是由湖南人书写的》)

    材料三:

    近代湖南人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点:一是源自雪峰山区梅山文化霸蛮、担当的湖南精神,二是源自丘陵环境涵养的“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格。三是世代不衰的耕读传家传统,四是延续千年、厚重独特的湖湘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更是对湖南人才的大爆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天所说的湖湘文化,其特质一般概括为五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不过,对于湖湘文化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一个争议话题。

    在我看来,湖湘文化至少存在4个源头:以蚩尤为代表的梅山文化,其基本特征是野性、自然、自由、霸蛮;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化,其主要特质是悲情、忠贞、浪漫、高远;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湖湘理学,其内涵要旨是至诚、主静;以胡安国、胡宏父子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其核心价值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湖南人逐渐发生了质变,特别是湖湘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这些特质,对近现代湖南人的“百年怒放”起到了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科举取士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带来了一大弊端很多文人理头书籍,不谙世事,擅长空谈。而湖南人恰如一股清流,他们并非传统的“应试型”人才,而是典型的“实干型”人才:知行合一,注重实干,理头苦干,弥补了中国文人的一大短板。

    如此看来,“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对于流传至今的这些说法,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2期《湖南人:从“千年蛰伏”到“百年怒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人嗜食辣椒,名闻天下,有强烈的辣椒情结,三湘大地堪称中国辣椒文化的中心之一,没有人不爱吃辣椒。

    B.在湖南人心中,湖南辣椒霸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吃辣的三层境界,而“怕不辣”则是最高境界。

    C.“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说的是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群体爆发的独特人文现象。

    D.在上千年历史舞台上,湖南人始终默默无闻,到清朝中后期,湖南人才首次沛然崛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辣椒风靡三湘大地除地理气候等原因外,其实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辣椒完美迎合了湘人火辣辣的性格。

    B.1840-1949年这109年间,湖南涌现出五个人才群体和五个引领中国的思潮,每一次思潮的背后,都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湖南籍能人志士。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潮,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在湖湘文化中大放异彩;而《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质。

    D.千年湖湘文化,恰恰弥补了中国文人的一大短板,湖湘文化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实干型”人才。

    【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名人恒河沙数,灿若星辰。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对引领五种思潮的湖南名人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谭嗣同    魏源

    B.毛泽东   蔡锷

    C.宋教仁    曾国藩

    D.陶澍      魏源

    【4】湖南人心中强烈的“辣椒情结”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有一组句子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后两句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与之对称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2)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于一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

  •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湘夫人》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想象和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言之意,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李白在《将进酒》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酒后狂言,抒发其藐视富贵利禄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激之情。杜甫在《客至》中巧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用比喻分别摹写大弦、小弦音色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望新中国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总会有暗流,有险滩,有时会停滞,甚至会倒退,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 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 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节选自《元史许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B.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C.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D.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省,古代中枢官署名。元朝以中书省总理天下政务,于各路设置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

    B.屯田,利用农民、商人或戍卒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屯田有民屯、商屯、军屯之分。

    C.考满,指官吏的考绩期限已满,亦常为任满。旧时考察官吏政绩,结合地方政务繁简状况,作为评定和迁调的标准。

    D.舍,即馆舍,文中指招待宾客供应食宿的房舍、客栈等。文中许楫请求教化率兵退回馆舍,等待柯三八等前来投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楫形容魁伟,才思敏捷。世祖招问,他回奏自己不是秀才科目出身,却会努力做优秀人才,世祖认为他善于应对。

    B.许楫重视农耕,相机进言。他在路上碰见安西王相商挺,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可给王府带来收益。建议被朝廷采纳。

    C.许楫办案细致,不伤无辜。他任江西道提刑按察使期间,仔细查问郭昂部下俘获的董旗叛众,释放良民六百人回乡。

    D.许楫声名卓著,民众服膺。徽州百姓因饥荒,占据险要之地为寇,与官兵相持。许楫孤身前往招抚,叛军立刻投降。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5】柯三八等人最终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有用的东西,而恰恰看不到有些看似无用却实际有用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看似“无用”时,其实是放弃了很多隐藏在 “无用”后的“大用”。比如,作为学生,在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这些活动对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人生、融入现实、锻炼自己、成长自己有大用;再如重视阅读,阅读经典阅读课本,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人生、培养我们的情感、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认知和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对生活生命的体验能力等却有潜移默化甚至不可估量的大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