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鹿岛鹿角近来的火热状态与球队更换主教练有关系,在换帅之后,鹿岛鹿角便一发不可收拾,联赛做客战绩9胜1平,胜率惊人。
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③当年扫平六国的秦王朝,为何却仅仅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秦王朝咎由自取。
④苏格兰猎鹿犬曾一度是苏格兰贵族炙手可热的爱犬,并成为苏格兰皇家御用犬,伯爵阶衔以下不能拥有此犬。
⑤“保安”望文生义就是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但仍有保安看到堆积如山的钢管就起了贼心,连夜搬走当废铁卖掉。
⑥武学修炼到他这等境界,观人洞物已然接近于目无全牛的状态.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德国社会,非纳粹化运动已在战后德国人思想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可以让后代不故技重演。
②立交桥下2000多平方米的一块绿地,遭到横穿马路的行人严重破坏。很多人行不由径,横穿绿地,极少人走地下通道,转盘花台现在看起来像一个残缺的“烧饼”。
③改革就是破旧立新,30多年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处理好破与立、发展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④维护网络安全不是抽象、遥远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必须提高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
⑤从“电商毁灭实体经济”到“方便面毁灭人类”,再到“外卖毁灭下一代”,有些论调虽语重心长,却往往患得患失或矫枉过正。
⑥企业应当明白,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作为,以“硬碰硬”“动真格”的决心和魄力,向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亮剑,这绝不是戏言。
A. ②④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
B. 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
C.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
D. 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
B.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
C. 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
D. 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B. “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 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一针见血地指出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受排挤的黑暗现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运用典故写相思无着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吴楚东南坼,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______,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4)开琼筵以坐花,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杜甫《阁夜》)
(7)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8)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李贺《李凭箜筷引》)
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以“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描写了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的闲适生活。
(2)《蜀道难》中诗人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感叹蜀道难行。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的生活。
(4)柳永在《望海潮》中描绘了杭州百姓安乐祥和的生活图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
(5)凡事不可轻信传闻,妄下定论,正如《石钟山记》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6)当你的好友喜欢上网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时候,你可以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其指明危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楚王昏聩、小人中伤、世俗同流合污的背景下,心中忧愁烦闷又失意,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离骚》中表明他这种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②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③_________,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④泻水置平地,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⑤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⑥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⑦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⑧天台四万八干丈,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⑨脚著谢公屐,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⑩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补写名句。
(1)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3)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4)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
(5)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____。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
(6)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
(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9)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经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指酬唱,即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与王处士之间的关系友好、感情深厚。
B.首联“是日”即“九日”,第二句写诗人与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彼此思念,紧扣题目中 的“见怀”。
C.颈联中“阅”有看到、见证的意思,诗人拟人化地写出了江山见证自己头发变白的过程,生动逼真。
D.尾联写诗人蒙受王处士远在千里之外的关怀讯问,但因自己被贬谪远地难以归家,故称“已无家”。
【2】请简要分析本诗体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之围邯郸①,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②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③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①邯郸:今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②歃血: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③譬若:比如,好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 偕:合作
B.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备:充任
C.非特其末见而已 见:通“现”,出现
D.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竟:终究,最终
【2】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B.譬若锥之处(于)囊中
C.(此)是先生无所有也
D.遂闻君将合从于楚,(君)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点赞青春》备受大学生喜爱,做客栏目的几位大学生讲述了自己精彩的故事,亮点摘要如下:小李说:“我是橄榄绿青年志愿者,清理京广铁路沿线垃圾,清除违法小广告、回收废旧电池,曾赴黄淮流域重污染区进行调研宣讲并参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环保志愿活动。”小王说:“我父母身患重病,弟弟患先天性心脏病,我坚持勤工俭学照顾家人,带着弟弟上大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我要做社会的有用之才。”小赵说:“我是经济研究院一名博士,从小喜爱读书,厦大图书馆公布的‘2015年入馆达人榜’,我以313天(节假日休息)荣登榜首。”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的青春最值得点赞?请发表你的看法,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