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指选拔孝顺父母、做事康正的人担任官职。汉代张衡曾被举荐为孝廉。
B.“践阼”指皇帝登上皇位,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登基、登极、陛下等。
C.南京,古称建康、建业、金陵;杭州又称临安;成都又叫锦官城。
D.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业内人士预计,此次深圳地铁入股后,万科一方的持股比例将一举超越宝能系,万科和宝能系的股权大战也将盖棺定论。
②她多次遭受命运的捉弄,生活道路坎坷,但能好自为之,强烈的使命感和幽默感使她即使身处困厄,也依然自得其乐。
③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的做法不可取。
④由于各国的研究标准和方法不统一,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使得数据难以比较与整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⑤中国女排打完所有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后从香港飞回北京,大奖赛分站赛8胜1负的战绩相当出色,更关键的是主帅郎平已经对对手知己知彼。
⑥6月23日是皇马主帅齐达内的生日,而在这一天,齐达内的球场对手罗纳尔迪尼奥向他发出了贴心的生日祝福,体现了两位足坛巨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 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 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 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功臣集团私有。
B. 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 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 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人农村。
B.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 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进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不可没。
C. 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 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_____________”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2)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凭吊情怀。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于居家屋内或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是诗词中的常客,有时用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气概,如《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是送别的必需品,《琵琶行》中与酒有关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忍受委屈而压抑情感,忍痛承担谴责和耻辱。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批评。
(3)古人常用龟壳、蓍草来占卜预测吉凶,《氓》之中“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卦象吉利,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写出祠堂春色无人欣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中借物咏怀,暗寓作者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人生抉择更加坚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逍遥游》中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具体看出宋荣子不逍遥。
⑶《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3】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帝十一年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族、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
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B.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C.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D.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越,又名南粤,原为古民族名,是古代越人的一支。古时长江以南至沿海一带的部族,统称为“越”。
B.剖符,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或竹、木等制成,上刻有字。
C.冠带,帽子和腰带,本指古代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是文明的标志。文中借指中原有教化的缙绅、官吏和士族。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南海尉任嚣死后,赵佗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王。汉朝闻讯,派陆贾去南越与他剖分符节,互通使者。
C.陆贾认为赵佗在南越称王,不协助汉朝诛杀暴逆之人,也不臣服汉朝,将来一定会遭受灭顶之灾。
D.赵佗明知自己没有汉朝皇帝贤明,还故意发问,遭到了陆贾有理有据的批驳。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2)于是尉佗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5】陆贾奉命出使南越,是如何劝服赵佗归汉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头小狮子因为贪玩而远离了狮群,不幸遭遇了几只鬣狗。本来,小狮子这时候还有机会逃生,但由于过分自傲,他却放弃了机会。“我是狮子。”小狮子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不错。”领头的鬣狗说,“如果你是一只成年狮,那么你是强者,我们是弱者。而今你还是一头幼狮,你是弱者而我们是强者,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说完,鬣狗们便扑过去把小狮子咬死吃掉了。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