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辽宁葫芦岛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在震惊足坛的“1比7”惨案中扮演了悲情主角,巴西队急需为“五星桑巴”正名。是一蹶不振难以自拔,还是挥别悲伤______,巴西队明日一役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

    ②湖人队今年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获得常规赛冠军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______,欲重温冠军旧梦。上赛季在西部决赛中惜败于湖人队的国王队把复仇作为他们今年的头号目标。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______。

    A. 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B.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C. 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   重整旗鼓

    D.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本不过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____________。所以,我们心中要有个“守护神”,靠他来指示迷津,引向正道。

    ①但话说回来,有很多书籍非但无益

    ②我们会陷入深渊歧途

    ③阅读时依赖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导向某方面

    ④而且还会引导我们走向邪路

    ⑤如果轻易被它们诱惑的话

    ⑥我们只可以把书本当作引绳

    A.⑥①④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③①④⑤②

    D.⑤③②⑥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棺

    张晓林

    于之渔这个诗人,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枚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都不喜欢。他说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

    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有一些“离妇辞”、“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

    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艳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

    ——于之渔真是太丑了!

    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这个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

    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

    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叫来两个风尘女子坐在他的身旁。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

    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

    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下下停停),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

    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

    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

    “今年年关过不得!”

    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

    “携带诗笺赏梅花。”

    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个时候开已经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

    那诗友在梅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

    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瓯子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瓯!”他喊道。还剩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

    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

    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

    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

    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

    于之渔就是一个歌诗者(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

    “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

    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

    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

    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的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

    于之渔也死了。

    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

    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之渔爱到野外去煮茶喝,他的茶壶中加三五枚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这从侧面说明了他的清贫。

    B.于之渔性格孤傲,不会趋炎附势,虽然县尉许某很欣赏他,得空常来拜访他,但于之渔很厌恶这个虚伪的许县尉。

    C.年关时节,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却在小草屋后种下一片梅树,悠然赏梅吟诗,足见其超然高雅的情怀

    D.于之渔写诗随处取材,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对象,被收藏于诗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立体化的诗人,例如写了于之渔的洁身自好,高雅,也写了他的懒、脏、丑,这样写使人物更真实。

    B.于之渔住的小草房逢连阴雨,会生出细弱、很小的蘑菇来。这番描写塑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C.这篇小说写人不够精细、叙事简约,情节松散,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不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小说的一般结构。

    D.这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作者在记叙中不直接表示自己的倾向,而是站在人物事件之外,冷静完成对他们的形象塑造。

    【3】小说在讲述故事时,多次使用括号,括号里的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请简述。

    【4】小说以“诗棺”为题,最后两段以“诗棺”作结,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描写,画面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批评了庄子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观点,铿锵有力;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母、孙二人,__________”表述自己“不能废远”的理由,恳切动人。

    (2)初春时节,看到窗外绿意盎然的树木和远处潺潺流动的河水,小李愉快地吟诵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月明之夜,看到小区里的桂树在风中摇曳的美好姿态,小李不由轻声背出《项脊轩志》中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柳宗元领悟到了“养人术”;从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领悟到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经第三境界;从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有读者领悟到,正义的事业是不可阻挡的。

    (4)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表达了对李渤所持石钟山命名理由的怀疑:“____________,所在皆是也,____________,何哉?”体现了他可贵的质疑精神。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成的完美的暮江秋色图。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诗中用“《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逍遥游》中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大自然的色彩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处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摹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百姓纷纷响应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国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一剪梅》中的这一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从视觉和触觉写出一幅清冷明丽的月夜图的句子“ 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释]①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②酽:液汁很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③《招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旧地寻春。

    B.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

    C.诗人已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借宋玉为屈原写《招魂》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忠心,希望重新得到重用。

    D.全诗以寻春为线索,既写诗人与朋友出郊寻春,又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劝朋友不要为自己的处境担忧。

    【2】诗歌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谩骂,拔刃拟之,为将剸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注]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指上述情况割下的左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B.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C.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D.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依仗立过军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朝中将佐没人敢去规劝和阻止他,卢杞便向德宗推荐了颜真卿,德宗同意了卢杞的建议。

    B.颜真卿去许州李希烈处传达圣意,满朝大臣觉得他此行凶多吉少,都大惊失色。郑叔则和李勉劝告他暂留东都,颜真卿未听,毅然前往。

    C.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分别派遣使者到李希烈处,劝他称帝,李希烈洋洋自得地让颜真卿看这些使者,遭到了颜真卿的斥责。

    D.张伯仪的朝廷大军与李希烈的怀宁军作战,大败而还。李希烈叫人把张伯仪的旌节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给颜真卿,颜真卿看后悲痛欲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2)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

    【5】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分别派遣的四位使者劝颜真卿投靠李希烈并做其宰相,颜真卿是如何痛斥他们的?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年7月以来,香港部分青少年打着“自由”的旗号,拿着西方反华国家和地区的“工资”,不去学校上学,与香港警察频繁冲突,遭到香港爱国人士的唾弃。

    2019年9月,国庆阅兵在即,一群2000年左右出生的新兵正在加紧排练,他们废寝忘食,汗流浃背,以向全国人民展示军人的风采、青年的志向和国力的蒸蒸日上。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