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辽宁沈阳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阅读能陶冶我们的性格,拓展我们的思维世界。

    A.(老师对学生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B.我们陈红真会说话,不论什么场合,她都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C.我们对翻然改进的人,应热情欢迎,不纠结历史旧账。

    D.周杨对着蛮横的父亲,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意,不畅快。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

    B.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形容声音巨大而嘈杂)的声音。

    C.万里(指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百年(这里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

    D.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指声音嘈杂刺耳)难为听。

  • 3、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是“春秋三传”之一。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C.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十二策、三十三篇。是我国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平民,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

    A.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B. 诸公以故严重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 5、下列解释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D. 《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头牛其实怎样

    马明博

    (1)画框就是窗户。 

    (2)透过它,你看到,午后乡间,阳光灿烂,绿树浓荫,安静恬然。那些站立在田野深处的玉米,籽粒成熟,被人放倒在地。宽大的玉米叶、叫不出名字的青草,零零散散,铺陈在地。一头歇晌的牛,正低下头,用嘴拉扯着属于它的这些绿色食物。显然,它并不急于大口大口地吞咽,它只是有意无意地通过咀嚼来打发这段时光,借此缓解上午劳作的疲惫。透过它清纯的眼睛,我重温了曾经熟悉的乡村生活。

    (3)在这个季节,牛和车,是分不开的兄弟。可是,那辆牛拉过的车,在画面上缺席了。同时缺席的还有牛咀嚼那些青草发出的细碎声响,以及牛均匀、低沉地呼吸;飞来飞去的牛蝇发出的嗡嗡声,以及牛驱赶牛蝇,不时抡成圆圈的尾巴;还有,那股隐隐传来、若有若无的青草味。小时候,下地打草,我经常拽一根青草放在嘴里。细细咀嚼,草的清香与淡淡的甜,开始在牙齿间弥漫……

    (4)这是读油画《处暑》时,我心底泛起的一些感受。

    (5)没有乡村经验、不曾与牛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牛的认识,往往来自于书本与道听途说。一头牛真正与他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往往已改变了牛本来的样子,变成了肉。那时,牛已经彻底失去了被理解的机会。在人的世界中,牛虽健壮,却属于弱势群体,它代表着温驯,善良,吃苦,耐劳,逆来顺受又无话可说。牛就是那个样子吗?

    (6)有人写过一篇题为《一只羊其实怎样》的散文: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我想,真正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看到这样的描述,肯定会暗暗一笑。 因为在乡土间, 只有牛, 才当得起 “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这些字眼。

    (7)和我的父亲一样,我家的牛,属于家里的重劳力,仿佛力大无穷,天天不知疲倦,无论牵犁还是驾车,都全力以赴,脚踏实地,稳步向前。在日常劳作中,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如果错的是你,你无缘无故地欺负它,它绝不逆来顺受。强犟的它,虽不和人逞强,但它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8)有一次,父亲让我牵着它到水边饮牛。我沉浸在古诗句中,想像着有一位牧童坐在牛背上,横吹竹笛,在柳荫下慢悠悠地走,低垂的柳条不时拂一下他的脸。饮水之后,牵牛往家走,我想骑到牛背上去。但是,我忽略了它对这个动作可能做出的反应。它当时愣了一下,很快,它判断出这个动作对它不尊重。它把头一低、一甩,将缰绳从我手中夺走。它大踏步地往家走,远远地把我甩在屁股后面。我一路小跑,跟着它回到牛栏,想去拴缰绳,它将头摆来摆去,不让我靠近。无奈,我只好向它举手投降,帮它理毛,帮它加料,向它示好。后来,它原谅了我,与我和好如初。

    (9)那时,每天,天要亮时,母亲起床烧火做饭,父亲则去牛栏打理牛。父亲拿起扁担,挂上水桶,牵牛到井边去。饮牛后,父亲还要担回两桶水。牛与人吃水,共用一个桶。有时,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头牛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甚至把它当作家里的一口人。

    (10)诸行无常,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生老病死的结局,牛与人也一样,没有谁能够被赦免。这不仅仅是牛的宿命。这头牛,是我家与邻家合喂的,由于邻家不慎,它多吃了些黄豆,它的生命提前划下了句号。那些黄豆不但吸干了它腹中的水分,肠胃消化不动也无法排出,又无法给它饮水,因为黄豆会继续膨胀。牛在生死线上煎熬。周末,我放学回家,见到了临终的它。它伏在地上,喘着粗气,见到我时,它抬起了低垂数日的头。我走过去,抱住它,痛哭起来。它任我抚摸,终又将头沉重地垂下,瞪大的眼睛流出成行的泪滴。

    (11)“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一只羊其实怎样》中的这些文字,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12)看着砚君画布上的牛,我想,如果这头牛从画布上走下来,非常温驯地迎面走来,——当然它不会“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它只是抬着头注视我、低沉地“哞”一声同我打招呼,我肯定会很自然地走过去抚摸它。

    (13)因为我知道一头牛的内心其实是怎样的。

    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在人的世界中,牛虽健壮,却属于弱势群体,它代表温驯,善良,吃苦,耐劳,逆来顺受又无话可说。

    B. 第六段引用《一只羊其实怎样》中的语句,借对羊的特点的描写引出下文对牛的特点的描写,表达对牛的理解和赞美之情。

    C. 第十段划线部分,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牛临死前的痛苦和悲伤及我对牛即将离世的悲痛与不舍,可见我和牛的深厚感情。

    D. 小说讲述的牛和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了我们应该尊重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2】【2文章第二段,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3小说以“因为我知道一头牛的内心其实是怎样的” 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

    术效果?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再别康桥》)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面对黑暗残酷的现实,用一选择复句表达对反动派的警告和后死

    者的激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4)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6)《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子路的性格很直率,冉有也比较谦虚。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谁主沉浮?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禁烟抗英的林则徐被贬戌新疆,启程赴伊犁前作此诗留别家人。口占:不起草稿,随口吟诵。②山妻;对已妻的谦称。断送:送。老头皮:老头子,这里用来戏称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平淡的话语,流露了诗人经历磨难之后豪迈的胸怀。

    B.“谪居”意为被贬官到边远之地居住,“养拙”有守拙之意。

    C.尾联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表现出了诗人与家人离别时的豁达。

    D.全诗诗意抑扬起伏,跌宕变化,饱含着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怀。

    【2】这首诗的颔联为何能成为百年来被广为传颂的名句?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见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恐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今或驱使医巫,外求方士,是不可不备。又公以后父而多通宾客,必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书奏,帝不悦,不省。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有诏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信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政事,世祖善焉。《琴道》余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

    (注) 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què):诚实、谨慎。③谶(chèn) :指秦汉间巫师、方上端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顶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B.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C.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恒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D.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枉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之士,是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求仙炼丹活动的人。

    B.出,京城官员到地方任职,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地方官到京城任职为“入”。

    C.肃宗,“肃”意为“整肃清明”,汉章帝的谥号,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合称“明章之治”。

    D.巡狩,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义同“巡视”“视察”,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不拘小节。他擅长写文章,喜好音律,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睿智通透,应对得法。他劝谏傅晏提防医巫、方士为害,同时遗散门客,保持廉洁谨慎;傅氏一家得以躲避灾祸。

    C.桓谭不事谄媚,为人正直。他想和董贤结交,于是写信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董贤并未采纳,谭遂不往来。

    D.桓谭著书立言,受到重视。他写作《新论》,议论当世的政事,世祖称好;未完成的《琴道》,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界中有风声雨声、虫鸟啼鸣声,生活中有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唠叨声、伙伴的嬉闹声,甚至街角的琴声、叫卖声……

    这些声音,总会清澈地回旋在耳边,听不倦,忘不掉。

    这些声音,或给人以美的享受,或给人向善向美的感动和哲思,或给人精神陶冶。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