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甘孜州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称《左氏春秋传》《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被郭沫若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

     

  • 2、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寂liáopáng)徨惆chàng

    B.qiú)颓)瓦fēi)青xìng

    C.è)浮zǎo)长gāo)漫shuò

    D.qián)诚忸)深suì)团

  • 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括号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智者

    B.廉者

    C.仁者

    D.学者

  • 4、下列句子主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正以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的命令(主干: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B.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主干:母亲听动静)

    C.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主干:他拣椅子)

    D.他没有和别人一起出去干坏事。(主干:他干坏事)

  •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满月,天上 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照,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              所以       然而       

    B.即使              因此                 

    C.即使              因而       但是       

    D.虽然              所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人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随着汉藏之间各自需求的变化,贸易范围必将扩大,“边茶贸易”必将取代“茶马互市”。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

    (7)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劝学》中强调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到达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前后变化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塑造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5)《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作为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写诗人感叹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起壮阔的景物,除写峻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涛涛的江流。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11)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

    (12)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13)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月”和“水”这两种典型物象结合在一起,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指出,金石虽硬,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被雕刻;蟹虽有钳,但“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寄身蛇鳝之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小题。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何  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杂华舒。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遥遥长路远,

    寂寂行人疏。我心怀硕德,思欲命轻车。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注:范广州云即范云,时任广州刺史。此诗作于何逊州举秀才之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给人错杂成彩之感,而“绿”也产生动态感,写出了春天的一片勃勃生机。

    B. 三、四句再现了美丽的春野夕照图中烟霭与柳色构成的一幅和谐宁静的美景。

    C. 五、六句写寂寞惆怅,哀叹同道匮乏,隐约表现了国家不能重用人才的现实。

    D. 这首诗前六句描绘景象,后四句侧重抒情,二者结合自然,婉转切情,十分动人。

    2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绩斩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栗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弘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快快,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在本文中是古代官名,又称从吏史,也称从事掾,是地方长官的僚属。

    B.实录,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

    C.迁,即变动、改变,也用来指古代调动官职,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种用法。

    D.室家,本义指房舍、宅院,又借指家庭或家人,文中是说话人对夫人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莹于朝代更迭之际,累有功勋。他从后梁到后唐都有任职,曾负责监修金天神祠,又曾致力倡导敦厚谦让和汲引人才,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赵莹任地方要职之时,治理有方。少帝即位时他就被指派为晋昌军节度使,面临天下蝗灾的局面,他想出妙计发动民众捕蝗,让灾民少受灾祸,赢得赞誉。

    C.赵莹为人与为官,都被同僚推重。他因为性格温和而受冯玉、李彦韬称赞和任用,在应对赵延寿事件中,私下提出自己的用人看法,既有理由,又有措施。

    D.赵莹危难中忠心事主,不忘故土。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到年迈仍不忘故土,恩切请求,最终被允许归葬于中原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绩斩随幕,人或短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线吧!华彩少年》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台网互动少年成团选秀节目。令人关注的是,央视这次选秀节目和其他电视台、网络选秀节目不同,央视重视选手的文化素质,第一个考验竟然是笔试。

    制片人董艺在采访中回应了笔试环节:华彩少年,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风少年,所以他们首先得爱祖国、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知和认同感,并且通过自己在新时代的创演方式来进行表达。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术业有专攻”,专业能力才是选拔的关键,文化素质考核环节没有存在的必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