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B. 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C.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强忍泪水,深情地唱起《朋友》,长歌当哭,来送别我们可敬可爱的教官。
D.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人无家可归,他们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的救援。
2、(题文)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问征夫以前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蚓无爪牙之利
C. 遂见用于小邑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筚路蓝缕的闯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一位女子因生活琐事欲求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的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了她的情绪,最终这位女子打消了想法。
③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中,他们是这个128人队伍中唯一一对母女,她们形影不离、互相照顾,她们切磋技艺、无所不谈。
④人们长期生活在喧闹繁华的大都市中,他们更向往静谧的瓜田李下的生活:花里飘着香味,透着甜味,一起向你袭来。
⑤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湖光山色、人文美景信手拈来,西湖十景或近观、或远眺,引人无限遐思,流连忘返。
⑥新学期开始,不少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人开始准备六级考试,作为教师,我们都会不厌其烦的给学生一些建议。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而耻学于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陈祖美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B.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E.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2)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作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3)前人对李清照诗文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有许多评价,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借《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园田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尓,____________。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____________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
(4)千乘之国,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革命青年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写出痛苦的婚烟生活也该有个尽头,女子要与丈夫分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嘈嘈切切错弹,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⑥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可食。②薄、言:都是 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捋(luō):成把地握取。⑤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⑥襭(xié):把衣襟 掖在腰带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请默写出《诗经•卫风•氓》 中使用这一手法描写女子思念氓的句子:“____,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请简要描述这一过程,并说说这种过程在诗中是 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在《采薇》的前三章中也有使用。请结合《采薇》的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采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1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各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直木必伐
B.衣食所安 安之若素
C.一鼓作气 吟诗作赋
D.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做长远谋划。
理解:当大官的人容易轻视敌人,不能深谋远虑。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这点小小的诚信,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给您的。
理解:曹刿认为,像“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这样的事并不能使神灵信任,神灵不会因此保佑鲁国打胜仗。
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翻译: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理解:曹刿因为担心敌人的伏兵,所以在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时阻止了他。
【3】“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一说鲁庄公、汉高祖、隋文帝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链接材料一】
(沛公)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②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高祖)③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尝遇关中④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綦⑤。
(《隋书·高祖纪》有删改)
【注释】①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②飨(xiǎnɡ):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③高祖:即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自立,建立隋朝。④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⑤綦(qí):通“期”,满一个月。
14、请以“长大的感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