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广元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③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④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采菊东篱的生活。

    ⑤壬戌十月之望,当苏轼再次来到赤壁之下,不由产生曾几何时,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的感慨。

    ⑥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dǒu )牛之间 袅(nuó) (hùn)沌 租(lìn)

    B. 举酒(zhǔ)客   (shà)时 言(wù)   (guì)丑

    C. (shī)酒临江   (qiǎo)然 颓(pǐ) (yì)业

    D. (suò)赋诗   彳(chù)   廿(niàn)四桥 辙(hé)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犬子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全靠老师您的悉心指导,我内心非常感激。

    B. 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感荣幸。

    C. 毕业时,你送给我的书和照片,我一直惠存着。每当想起你,我都会拿出来看看。

    D. 承蒙您老亲自奉书指导,我读后受益匪浅,然因琐事繁杂,未能及时回信,望见谅。

  • 4、下列四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伴侣  慷慨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 5、下列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B.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D.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田山居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③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势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④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①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②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⑤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⑥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⑦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③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④,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余光中从1974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就是此时所写。沙田,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①朝暾(tūn):朝阳。②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肃天水西面。古代神话说是日落之处。③九广铁路:香港九龙至广州的铁路。④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自己的山居美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同时景中含情,蕴含其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

    B.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地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但胜景易逝的主题。

    C. 全文以沙田山居为抒情的契机,先描绘沙田山居的外围景色,然后抒写沙田山居的生活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进一步表达情思。

    D. 本文语言含蓄而优美,古雅而有韵味,叠音词的使用,古诗句的化用,都增强了语言的韵味,使文章文质兼美。

    E. 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令读者回味无穷,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2“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比不上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你是否赞同作者这一观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以雕刻为喻,正面论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可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 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以桑树起兴,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遭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采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大雪纷飞来表现戍卒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其坚持真理,追求美好的德行,纵使身死也不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万物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用之。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人乎?”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 杙步而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於以尊位厚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以养疾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

    (选自《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

    [注]①杙:小木桩;②楗:门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B.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C.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D.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治乱、存亡、死生之    原:根本

    ②非桀,孰为此也       其:它

    ③昔蛛蝥作网         罟:网

    ④汤之德禽兽矣        及:推及

    ⑤又况人乎          于:对,对于

    ⑥杙步而          倍:背对着

    ⑦其细者以劫弱寡也       暴:凶恶,残暴

    A.①⑥

    B.②⑦

    C.③④

    D.①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认为禽兽想向哪儿去就向哪儿去,这是天命使然不可抗拒。

    B.“朽骨”无主,作为一国之主,文王认为自己有责任安葬它。

    C.孔子富有智慧,巧用一根手杖,让人明白了贵贱亲疏的道理。

    D.跖与企足这类盗人用饴行窃,而仁人用饴的目的则与此大不相同。

    【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藏,是不欲示人的动作。有的人藏拙,有的人藏巧。生活中,随着年龄渐长,人们总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藏些什么……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