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阿坝州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因人之力而敝之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距关,毋内诸侯   令将军与臣有郤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幽僻  没精打彩  桀骜  青青子衿

    B. 酣眠   揠苗助长  嘻戏  游目骋怀

    C. 婆娑  涸辙之鲋  欧打  放浪形骸

    D. 哀悼   义愤填膺   压榨   山川相缪

  • 3、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níng)重 停(pō) 婆(suō)起舞

    B.(zhǔ)目 (zhuàn)写 百花(diāo)谢

    C.(è)梦 步(lǚ) 绿树成(yīn)

    D.(dǎo)告 大(shà) 宣告(zhōng)结

  • 4、按要求选择。

    (2)小明顺利通过了春考,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以下诗句最适合他此时心情的一项是(   )

    A.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B.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

    C.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D.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 5、下列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发尽指冠

    A. 使使以大王

    B. 朝服,设九宾

    C. 群臣

    D. 箕踞以骂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更新快、数量多。很多网络语喜欢炫怪求奇,甚至打破正常语法规范,随意进行令人费解的组合变化。比如“十动然拒”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TA”的缩略形式,用来形容“屌丝”被所追求的“女神”或“男神”拒绝后的自嘲心情。而“人艰不拆”则是出自林宥嘉的一首歌曲,表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如果不了解这些生造词语的具体出处和原始语境,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实际含义。这样的网络语如果频繁出现在广播电视和广告等公共传播领域,确实容易产生语言误导,尤其是容易影响青少年对母语的认知和理解。

    一定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和广告节目作为汉语言的一个公共窗口,在维护汉语言的纯洁、促进汉语言规范使用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限制和拒绝某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是应该受到公众支持的。而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语特有的某些幽默风趣和新鲜创意,我们也不能对其一概武断地加以否定和贬斥。记得几年前,网络语“给力”一词初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很快为公众所接受。而《人民日报》由此所体现的致力语言创新的态度,尤其受到读者的肯定,网友甚至把这一事件看成为网络语“转正”和“上户口”的一个具体标志。

    一些受到公众认可、并随着时间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网络语,比如“给力”“拍砖”“伊妹儿”等词,鲜活生动幽默风趣,应该给其生存空间,直至收入辞典,融入当代汉语言的词汇宝库。对于一些生造硬凑的网络语,比如上面提到的“十动然拒”“人艰不拆”之类,以及某些传递负能量的粗鄙低俗的网络语,比如“哇靠”“你妹”之类,则应逐渐矫正和淘汰,为公众营造一个纯净的语言空间。

    网络语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演变和进步的生动体现,应该允许它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演变空间。尽管表面上众声喧哗,而时间终究会大浪淘沙。任何时代的语言发展都是一个活跃的动态过程,而不会是静止的一潭死水。耐心分析,网络语的确有正邪之分,而其中的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之道,则值得深入探讨。归根结底,网络语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个人认为,宜疏,不宜堵。

    节选自2014年12月5日《中国文化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炫怪求奇,打破正常语法规范而生造词语,容易产生语言误导。

    B.广播电视和广告节目等公共窗口要肩负规范语言的职责,限制和拒绝网络语。

    C.像“十然动拒”“人艰不拆”等随意组合的生造网络语,应当逐渐予以矫正。

    D.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深入探讨网络语的发展规律,疏导要比堵截好。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分为二,辩证客观地分析了网络语的优缺点,从而指明了正确对待网络语的态度,逻辑性强。

    B.文章用了“给力”登上《人民日报》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网络语己被公众接受的观点。

    C.第三段从正反面两方面举例,形象地表现了鲜活生动的网络语和粗鄙低俗的网络语的不同,观点鲜明。

    D.文章从一些网络语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生编硬造的网络语带来的危害,就是说理,有时代气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能否生存下来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B.网络语的出现是当代语言演变和进步的生动体现,对待网络词语,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像对待一般的新词语一样,不着急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

    C.网络语有正邪之分,“正”是指那些幽默风趣和新鲜生动,有创意的网络语,“邪”是指那些生编硬造甚至粗鄙低俗的网络语。

    D.网络语更新快,所以具有鲜活生动的生命力,应给其生存空间,甚至收入辞典。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不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暗示“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其景色。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诗人以鸟和鱼作比,表达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抒发年岁将老、功业未成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驰骋疆场。

    (4)李清照的词喜欢用“瘦”字。《醉花阴》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了,概括得尽?

    (6)柳永《望海潮》中表现西湖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霖铃》中表达:“今宵的酒醒时恰是明朝舟行远处”,又用杨柳、晓风、残月来渲染作者感伤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千乘之国即使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存,再“__________________”,他也有信心在三年之内治理好。

    (2)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写水,“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行路设喻,“________”,并不善于奔走,却能够行千里;“________”,难以行千里,则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2)韩愈《师说》中紧紧围绕“传道”两字,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唯一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常常借月抒怀,《赤壁赋》中用“________”写“客”希望与月永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6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后领宛陵令,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是时下邳陈玛自号吴郡太守,住海西,与强族严白虎交通。策自将讨虎,别遗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又从攻祖郎于陵阳。策,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

    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勤事奉法,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遗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B.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C.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D.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文中指门客或食客,是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并供养的人。

    B.薨,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古代称诸侯或官员之死为“薨”。

    C.建业,即六朝古都南京。三国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等级,祭品有牛、羊、豕三牲。“少牢”则无“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范深受宠信。吕范陪伴孙策左右,能够不辞艰辛与危难,得到了孙策的宠信,孙策将他视为亲人,还经常带他进入后堂宴饮。

    B.吕范久经沙场。吕范跟随孙策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孙策死后,他先和周瑜一起抗击曹操并将其打败,后跟随孙权征战关羽。

    C.吕范喜好威严。吕范注重仪容仪表的威严,州里的名人和贵族公子都对他尊爱恭敬,不敢有半点轻佻随便的表现。

    D.吕范遵奉法纪。孙策安排吕范负责财务账目,孙权年轻,私下里有求于吕范,吕范必定向孙策禀报,不敢擅自答应孙权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

    (2)策自将讨虎,别遣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针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