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鸡西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下列诗句最符合“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2、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冥顽不灵:愚笨无知。

    B. 崔巍:形容错综复杂。

    C. 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D. 语无伦次:话讲的很乱,没有道理。

  • 3、下列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火车过了敦煌,从车窗向外望去,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茫茫大漠,赤地千里,沙丘连绵,万物绝踪。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旷远和雄浑从心底涌起。

    B.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短小精悍,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他又发表了《神鞭》等优秀作品。

    C.除了馒头配白开水,老李三个月来不识肉滋味,今日结束了户外工作,终于能尝鼎一脔

    D.我头上树木的宏伟、四周灌木的纤丽、脚下花草的纷繁使我目不转睛,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

  •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共计23年,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被称作贞观之治。

    C.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易》《论语》《春秋》六种经书。传,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个人与家庭融合,家则与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也可以说,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扩大。同样道理,“孝”能齐家,也能治国,这一传统也是从舜帝开始的。

    《尚书》说虞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家庭道德原则,人们都能遵从这五种原则,于是实现了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的任务也基本完成。就“齐家”而言,虞舜仅以“孝”就能做到“克谐”;“治国”则需要扩大为“五典”,也就是给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人都确定相应的道德原则,让每个成员都具有“安守本分”的权利和义务。“五典”得到的原则虽说已经扩大了内涵,但“孝”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孝”不仅是家庭道德“五典”之本,也是社会道德“仁”之本。《孟子·离娄上》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样一来,“齐家”的孝道就扩大为治国之道。

    以“孝”为纽带,将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结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在《孝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开宗明义章》将孝的含义确定为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进行解释,家庭的“事亲”、国家的“事君”与个人的“立身”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实践路径上还有“始”“中”“终”的实践过程。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立身为范,以自己身体力行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在于小心谨慎、循规守法。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际爱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人在家中,家在国中;国依托于家而存在,家依托于人而存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本就是天然生成的。顺应这种天然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路径,以心和、家和、天下和为价值目标,将人生奋斗、家族荣誉、国家治理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传统孝道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遵循和利用人生规律、社会规律的大智慧。几千年来在社会实践和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大成效,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大贡献。

    (摘编自陈仲庚《心和家和天下和:传统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个人、家庭、国家相融合与同构的关系看,“孝"能齐家,也能治国,这一传统是从舜帝开始的。

    B. 如果人们都能遵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家庭道德原则,就能完成治国的任务。

    C. 中国传统孝道将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

    D. 孝道的内涵和实践都是有层次性,对天子、诸侯和普通百姓的规范与标准是不尽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本论部分以层进式结构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加以论证,结构严严谨,逻辑严肃。

    B. 文章开头一段,通过引证法点明“家”“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孝”在齐家、治国中的作用。

    C. 文章在论证孝道扩大为治国之道这一观点时,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 文章除了引经据典论证观点之外,在论证孝道的内涵和实践是有层次性时,还使用了对比论证,从而使论证有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典”本是五种家庭道德原则,后来扩大为“治国”也需要“五典”,虽然内涵扩大了,但“孝”处于核心地位。

    B. 《开宗明义章》中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将“孝”的含义确定为三个层次,如果从君主的角度解释肯定是有一定区别的。

    C. 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遵循和利用了人生、社会规律的大智慧,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将做出杰出贡献。

    D. 将个人、家庭、国家结合为一体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路径,是以“孝”为纽带的,这一点在《孝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于浔阳江上偶然相遇,因为“_______________”的相似遭遇,两人产生了情感共鸣;“_______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子规”之声多伤别。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都属此类。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以“_________”两句写急流瀑布等飞快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让人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___________”两句,写出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词人带领将士出猎的壮阔场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 ,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 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产生了排山倒海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2)_________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5)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古代诗歌阅读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

    B.“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出了抒情主人公。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的古代楚地,故自称“楚客”,“登临”补出了前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见,并暗示了主题。

    C.“对晚景”三字,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相继”两字说明“愁”与“恨”相继而来,表明词人愁情之重。

    D.下片抒情,直接写出了愁恨的缘由。“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一个“念”字,令词人的情感顿生层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 ,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鄴,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 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 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B.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 高睿自幼被神武帝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②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方神童”魏永康,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就已经自学完成了初中课程,8岁魏永康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13岁他已经是湘潭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了,17岁他以总分第二名的绝对好成绩考入中科大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正当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结果却因到北京读书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后来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不久前,网上有个热帖,说一对90后小夫妻结婚三年厨房只用过一次,最终离婚散场,你嫌我不会做饭,我嫌你连个灯泡都不会换;你不理家务,我沉迷游戏,最后一拍两散。

    这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评论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