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宿迁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子必不赵祀 B.赵氏孤儿何罪?请

    C.武愿筋骨以报子至死 D.赵武齐衰三年

  •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翼若垂天之云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楚之南有冥灵者   D. 鹏之徙于南冥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   疏,疏远

    B.令崔仲方监之,仲方父在山东。   辞,辞别

    C.上欲成其美,解仆射   听,允许

    D.时论其有让   嘉,赞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①如田今日当一切不事②必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人④不念居思危⑤以膏泽斯民⑥则思心以纳下⑦恭而不心服,⑧兹九德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⑤⑦⑧ D.④⑤⑧

  • 5、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甲:怀才不遇型   乙:田园隐逸型 丙:羁旅漂泊型

    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③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⑤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 甲:①④ 乙:③⑥ 丙:②⑤

    B. 甲:④⑤ 乙:①③ 丙:②⑥

    C. 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D. 甲:⑤⑥ 乙:①② 丙: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2018年诺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 “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不浮躁,不功利,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3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多个事例,论述一个人成就大事要经历许多磨难,其中,“_____________”一句举的是傅说的例子,“_____________”一句举的是管仲的例子。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如写承载房屋大梁的柱子“__________”,房屋突出的钉头“多于在庾之粟粒”,乐器声“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落花,表明诗人虽已辞官,但仍心系国运。

  • 9、(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愤怒指责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勾勒动作、神态,表现离别之人难舍难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0、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夸张手法,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景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种树移栽易活、硕茂早实的经验是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对此有直接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易、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C.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D.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贫贱时品行并不高尚,受到很多人的厌恶。他经常寄人篱下,受人欺侮耻笑,但从未屈服。

    B.李广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军队爱戴,再加上骁勇善战,所以能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5韩信为帅中之王,李广为汉之飞将。《史记》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情节,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韩信为帅而李广只能为将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说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认为,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以“仪式”为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