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南京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小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常见的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相当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相当于第一人称。

    B.小说主题的形成与小说三要素有重要关系:主要人物往往承载着揭示主题的任务,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环境描写也时时与主题密切相关。

    C.小说的情节是指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小说的结构则像一个能容纳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的容器;情节不等于结构,一篇小说中,结构总是大于情节。

    D.理解小说的主旨离不开对作者情感色彩的判断。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动力,任何小说都必然包含作者的情感态度,当然,这种情感一般不会对作品的艺术风格产生影响。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 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 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 3、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此世所以不传也   ④荆州之民附操者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⑥

  •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清兵卫与葫芦》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B.三径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C.引壶觞以自酌,庭柯以怡颜   眄:随便看

    D.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剧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2结合文意,对下面唱词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生动。

    B.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C.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子更形象、具体,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显得鲜明、生动。

    D.运用对偶、象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充满了作者的寓意。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之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2)《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取得成功,并非是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直上云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就化用这句话。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高亢,传到天上,击破五色石,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诗人把音乐的震撼力表现的无以复加。

    (4)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开头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作者说:“____________”,告诫治理国家的人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青年学生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军阀的诗句是“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渴望摆脱束缚,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鱼我所欲也》一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融夸张与神话为一体,描述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写出了蜀道艰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方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苟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从而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意深沉,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极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昆阳望海

    杨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浼漾银河通。

    平呑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蚊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蒙。

    乘槎破浪非吾本,已斩盘竿狎钓情。

    (注)①杨慎(1488-1559),明世宗时,因当面直谏谪戍云南永昌。这首诗是他到云南后写的。②“乘槎”即乘坐木筏。传说汉朝人张赛奉使西域,寻找河源,曾乘槎到了天河。“破浪”,晋朝宗悫曾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达自己的抱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一“雄”字领起下文,并由眼前所见实景引发丰富大胆的想象,景象波澜壮阔。

    B. 额联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描写昆明湖的浩大深沉,湖面连城一片,水深直至龙宫。

    C. 颈联荡开笔触,以“天外”“云中”拓宽视野,暗示自己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抱负。

    D. 尾联巧用“乘槎”“破浪”两则典故,自然妥贴,不着痕迹,彰显诗人非凡写作功力。

    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从景和情的关系上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B. 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刻毒

    D. 人不敢与视 忤: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长辈常说:“零零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年,零零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QQ空间、抗战胜利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

    作为零零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