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的文学常识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为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自己父亲的敬称,有时也可称家慈。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相当于“蓬荜生辉”中的“蓬荜”。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杜鹃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
B.《蜀道难》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此处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纪年方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D.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蚕丛氏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相传他是位养蚕专家。鱼凫则曾教民捕鱼。
3、关于《乡土中国》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网络里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B.乡土社会中的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注重修身,注重克己。乡村里的所谓调解是一种教化过程,又被称为“评理”。
C.乡土社会中既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性的长老权力和最不发达的国家权力。
D.我们的籍贯取自我们的父亲,和姓氏一样代代相传,而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所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4、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
B.③④⑤⑥/②⑧/①⑦
C.①②/③⑤⑥⑧/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上举案齐眉的夫妻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
B.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C.为了研究新产品,领导和群众焚膏继晷,很快拿出了第一方案。
D.颜将军行军打仗,素来冷静异常。即使敌人忽至,他依然能够泰然自若指挥若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的果园
萧红
①五月一开头这果园就完全变成了深绿。在寂寞的市梢上,游人也渐渐增多了起来。那河流的声音, 好像喑哑了去,交织着的是树声,虫声和人语的声音。
②园前切着一条细长的闪光的河水,园后,那白色楼房的中学里边,常常有钢琴的声音,在夜晚散布到这未熟的果子们的中间。
③从五月到六月,到七月,甚至于到八月,这园子才荒凉下来。那些树,有的在三月里开花,有的在四月里开花。但,一到五月,这整个的园子就完全是绿色的了,所有的果子就在这期间肥大了起来。后来,果子开始变红,后来全红,再后来——七月里—— 果子们就被看园人完全摘掉了。再后来,就是看园人开始扫着那些从树上自己落下的黄叶的时候。
④园子在风声里面又收拾起来了。
⑤但那没有和果子一起成熟的恋爱,继续到九月也是可能的。
⑥园后那学校的教员室里的男子的恋爱,虽然没有完结,也就算完结了.
⑦他在教员休息室里也看到这园子,在教室里站在黑板前面也看到这园子,因此他就想到那可怕的白色的冬天。他希望刚走去了的冬天接着再来,但那是不可能。
⑧果园一天一天地在他的旁边成熟,他嗅到果子的气味就像坐在园里的一样。他看见果子从青色变成红色,就像拿在手里看得那么清楚。同时园门上插着的那张旗子,也好像更鲜明了起来。那黄黄的颜色使他对着那旗子起着一种生疏、反感和没有习惯的那种感觉。所以还不等果子红起来,他就把他的窗子换上了一张蓝色的窗围。
⑨他怕那果子会一个一个地透进他的房里来,因此他怕感到什么不安。
⑩果园终于全红起来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差不多三个礼拜,园子还是红的。
⑪他想去问问那看园子的人,果子究竟要红到什么时候。但他一走上那去果园的小路,他就心跳,好像园子在眼前也要颤抖起来。于是他背向着那红色的园子擦擦眼睛,又顺着小路回来了。
⑫在他走上楼梯时,他的胸膛被幻想猛烈地攻击了一阵:他看见她就站在那小道上,蝴蝶在她旁边的青草上飞来飞去。“我在这里……”他好像听到她的喊声似的那么震动。他又看到她等在小夹树道的木凳上。他还回想着,他是跑了过去的,把她牵住了,于是声音和人影一起消失到树丛里去了。他又想到通夜在园子里走着的景况和人影一起消失到树丛里去了……
⑬他在桌上翻开了学生作文的卷子,但那上面写着些什么呢?
⑭“皇帝登极,万民安乐……”
⑮他又看看另一本,每本开头都有这么一段……他细看时,那并不是学生们写的,是用铅字已经替学生们印好了的。他翻开了所有的卷子,但铅字是完全一样的。
⑯他走过去,把蓝色的窗围放下来,他看到那已经熟悉了的看园人在他的窗口下面打扫着园地。
⑰看园人说:“先生!不常过来园里走走?总也看不见先生呢?”
⑱“嗯!”他点着头,“怎么样?市价还好?”
⑲“不行啦。先生,你看……这不是吗?”那人用竹帚的把柄指着太阳快要落下来的方向,那面飘着一些女人的花花的好像口袋一样大的袖子。
⑳“这年头,不行了啊!不是年头……都让他们 ……让那些东西们摘了去啦……”他又用竹帚的把柄指打着树枝:“先生……看这里…… 真的难以栽培,折的折,掉枝的掉枝……招呼她们不听,又哪敢招呼呢?人家是日本二大爷…… ”他又问,“女先生,那位,怎么今年也好像总也没有看见?”
㉑他想告诉他:“女先生当xx军去了 。”但他没有说,他听到了园门上旗子的响声,他向看旗子的方向看了看,也许是什么假日,园门口换了一张大的旗……黄色的……好像完全黄色的。
㉒看园子的人巳经走远了,他的指甲还在敲着窗上的玻璃。他看着,他听着,他对着这“园子”和“旗”起着兴奋的情感。于是被敲着的玻璃更响了,假若游园的人经过他的窗下,也能够听到他的声音。
(有删改)
注:1936年7月,为了修补与萧军之间出现的情感裂痕,萧红只身东渡日本,而对周遭陌生的一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她倍感无家的苦闷和焦虑,本文即写于此期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小节通过季节的变换,描写果园中果子的成熟过程,多用短句,给人以时光飞逝之感,这也暗示了人物的心境。
B.第⑫小节倒叙“他”和“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既照应了上文“他”的焦躁不安,也为下文“她”的离去作铺垫。
C.看园人“这年头……”的感叹,反映了看园人对人们无故摘东西的极度不满,也反映了日本国内时局的混乱和动荡。
D.本文善于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红”色热烈,“黄”色刺眼,“蓝”色清冷,颜色的变化映衬的是人物内心的感受。
【2】文本中划线句子中 “他”有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3】简要赏析文章末段中“兴奋的情感”的深刻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 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__________”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庄子《逍遥游》)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3) ______,子无良媒。《诗经·氓》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6)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传递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悲凉。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邀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衣饰和心绪,表明自己求学时心中有快乐之事,故而不在意外在的物质匮乏。
11、默写。(任选6空)
(1)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____________。 (《庄子·大宗师》)
(2)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
(3)___________;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
(4)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5)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 (《踏莎行·郴州旅舍》)
(6)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观沧海》)
(7)愚人千虑,___________。 (《晏子春秋》)
(8)我关汉卿是有名的________、_______、捶不扁、炒不爆,响挡挡的铜豌豆。(《关汉卿》)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高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 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①、
高适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②。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③。
因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④心,无因见明主。
[注]①诗人高适隐居淇上时,曾乘舟沿黄河河道游览沿岸各地,此诗脚为当时所作。②游边地。③舄卤(xìlǔ):盐碱地。④献芹:典出《列子·杨朱篇》,此处指向皇帝进献嘉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自己由北而南的行程,表明下文所见之事并非偶然,而是社会普遍现象。
B. “深觉农夫苦”总领中间六句叙述,直白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深挚沉痛。
C. 五六句“虽”“犹”强调天灾不断点明了“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的根本原因。
D. 此诗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并融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不加藻饰。
【2】结尾两句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将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 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铡碎的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B.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C.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D.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文官之称。
D.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忍辱负重,坚忍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齐屈打几乎致死,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装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下车逃跑,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太守,造成恶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撑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富贵常得之于困顿;奇逸常得之于平凡;清淳常得之于幽远。——刘墉
以上名言警句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选择合适的名言,融入于作文中,并阐释你自己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