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无伐善,无施劳
B.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真,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B.“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巷总关情”。
C.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住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D.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齐楚之精英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赖一条邮路
陈忠实
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他砸上有“挂号”字样的邮戳,仍然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我也不多嘴,点点头便告辞了。
④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张面孔,以及那脸上的表情。那张面孔,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平和的神色;鼻梁不高不细,端正而庄重。他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也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发话了。有一次交办完邮件离开窗口时突然想到,他是只和我短言少语呢,还是对所有人都如此这般?我便侧立在一旁观望。见一位穿戴整齐的军校女学员走到窗口,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送进窗口,然后看见他从窗口接过去,认真地检查,称重,算资,整个过程只听见一两句关于邮资的简短对话。一位同样年轻的男军人走到窗口,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接着看到一位穿戴不凡的中年女人,从衣着打扮和太过自信的走路姿势,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傲慢的人。她走到窗口,却不邮寄任何东西,只听她嗓门很响亮地向窗口内询问,却听不到窗口里他的声音。约略可以听得出来,她给远方老家的邮件,怎么还没收到?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到?不会丢吧?从她离开窗口时的表情判断,她自己得到肯定的、可以放心的答复了,咣当响着的皮鞋敲击水泥路面的声音也是欢愉的。原来这人就是不爱说话。.
⑤记得有一次例外,在我往信封上抹糨糊的时候,他却主动开口了:“你前日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颇为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昨日回局里参加学习,我听大家说的。”他没说邮局里的人如何说我这篇小说。
⑥在我蜗居乡下祖屋写作的10年里,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写成,我便骑上自行车,骑过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在送到代办点的这4公里路途中,充满着一种踊跃着的心情,砂石公路上坑坑洼洼致成的连续性颠簸,不仅破坏不了我的好心情,反倒激发着踊跃的连续性。乃至赶到熟悉的窗口前,和那张熟悉的脸孔面对面时,领会到那眼神里又现出“你又来了”的意象,我也不说一句客套话,只把邮件送进窗口……我已记不清10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位代办员便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
⑦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写作的欲望潮起时,便在那间小书屋里铺开稿纸。每有文章写成,依旧踏上轻便自如的自行车和大半生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家乡路,赶到4公里外的代办点,依旧是那间门口墙上挂着绿色邮箱的平房,依旧是开着下层窗户的窗口,依旧坐着那位微黄偏白面孔的代办员,变化的仅仅是他的头顶出现了白发。他在看见我的一瞬,眉眼里现出一缕不易觉察的诧异神色,问:“你不是进城了吗?”我答:“我又回来了。”之后再无话。我交寄了信件,点点头便告辞了。我至今不会使用轻便快捷的电子文稿的传递方法,还依赖于原始的邮寄手写稿件的途径。
⑧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我骑上自行车赶到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他告诉我。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我自然应诺,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这应该是我最用心最认真的签名之一。他连着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不敢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不忍松开。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获得新闻素材后“追”到户县采访,得以写出成功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关注。
B.第⑥段写公路上“连续性的颠簸”不断激发着作者内心的踊跃之情,这突显其去邮寄新作品时内心激动不已。
C.第⑦段连用四个“依旧”,层层铺写,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熟悉亲切之感,和回归乡村后的踏实欣喜之情。
D.第⑧段写作者“不敢”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平和谦逊;写握手时“不忍”松开,表现了对代办员的感激与不舍。
【2】本文题目“依赖一条邮路”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散文整体风格朴实醇厚,语淡情浓。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的结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诗人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逋在《省心录》中用“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来表达谦虚好学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也借孔子的言论表达过类似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桑叶鲜嫩润泽譬喻女子正当青春美貌的一句是“_________”,用桑叶枯萎凋落譬喻女子年老色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着重描写岳阳楼的形胜和景物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通过满含感情的议论,最后归结出“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的襟怀。
(3)“浮云”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通常有遮蔽阻挡、漂流不定、变化无常等,该意象在唐宋诗词间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 (李白《蜀道难》)
(5)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 (苏轼《定风波》)
(7)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
(8)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渔关怀古》)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③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①逡巡: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②当:作为。③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字精妙,“闻”“敲”二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匠心独运。
B.“旋”与“忽”“逡巡”等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
C.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花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D.这首词描写了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趣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
【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阳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薄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吏,加都督。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馈,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赌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B.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洽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C.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D.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对人的名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互为表里。
B.“迁”“转”是古代官职任免变迁的术语,另外还有“授”“徙”等,“迁”“徙”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授”“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C.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檄,古代用以晓喻、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檄”是发文书征召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官职。后来跟随彦之讨伐北魏,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时时想着回去。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朱修之因怕被牵连而逃走,最终因冯弘派遣回到了宋。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时,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发他的恻隐之心,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15、《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感情表达得深邃,丰富,思想并不晦涩。假如你刚刚被选为你们班的班长,请你写一个简短的演说,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能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有效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情绪,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