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是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刘教授微笑着对好友说:“这次办理出国手续,您妥善安排,十分操劳,明天我将到府上拜谢,以表感激之情。”
D.小李大学毕业求职,在自荐信中写道:“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能力不逊于研究生,请领导任人唯贤,唯才是用。”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强拿着一件有刘翔亲笔签名的运动衣说:“这件运动衣,我是不会轻而易举出手的!”
B.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生,鸡蛋里头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C.张家辉近来在杜其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在《黑社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D.从迷人的香格里拉到浪漫的终绸之路,从彩云之南的大理到鱼米之乡的扬州……《神秘中国》用“世界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D.不识有诸 识:知道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5、下列诗词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
A.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C.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比亚迪和华为公司在银川市联合发布,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无人驾驶系统线路在银川通车运行。此前杭州市首家“无人智慧餐厅”已启动营业。
“无人时代”跑步进入生活的核心动力是人工智能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据专家介绍,在无人超市中,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叠加了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是指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数百台摄像机通过计算机视觉来自动判断顾客正在挑选什么,其中人工智能对视频的分析和理解是关键。
应用人工智能“机器换人”,带来的是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例如永辉超市,2017年全年营收583.95亿元,但净利润率只有3.08%。传统超市想要提升利润率,丛须压缩成本,而人工成本正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得到丰富的数据与信息。无人超市意味着每位进店客人的所有举动都会被记录。这些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变成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货架最高处的商品,是不是许多人想拿但够不着就放弃了,这说明需要调整货架的高度。
前不久,由于顾客在结账时扫描设备无法精确地分辨结账商品,成都一家无人超市已暂停营业。桂林的无人超市则遭遇了顾客素质的挑战,牛奶被人打开喝了但未购买,货架上的零食也被随意打开了包装。此外,无人设备获得的海量数据的使用授权、交换定价等,尚未有清晰的监管要求,公众隐私在不知不觉中可能被泄露。
(取材自2018-02-27《经济日报》)
材料二:
有人说,人工智能挤占人类工作的机会,“标志着劳动的终结”。然而,一些岗位消失后,会有其他岗位产生。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只是劳动种类的变动。人类将会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的,是那些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主要依靠掌握大量数据的职业。最“危险”的职业并不限于手工业或者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岗位,也包括会计师、法学家、秘书抑或是银行顾问:这些行业在将来很可能不复存在。我们的任务是要引导孩子们离开这些未来高风险的职业,去选择将成为人工智能的补充的职业。有些职业,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将是互补的关系。如放射科医生就是如此,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精确诊断一些疾病(例如癌症)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出色的辅助决策工具,但病人个体差异巨大,医生的角色仍将是关键性的。
至于人工智能无法进入的职业,是那些既要费心、费脑,又需要动手的职业。换言之,这些职业同时要求人类的情感同化、智力水平以及手工操作,比如护士或者育婴员等。
(取材自2018-7-31法国《回声报》)
材料三:
人工智能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从智能手机到无人驾驶汽车,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可以涉及很多东西。“人工智能”这个词1956年就出现了。
弱人工智能是指擅长于单个技能的人工智能,比如能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强人工智能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有学者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综合的心理能力”,它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和从经验中学习等。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可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超人工智能指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更聪明的原起于人类设计的人工智能。它具有一次比一次更强的自我改进的机制。
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这段旅途中人类可能会生存下来,可能不会,但是无论如何,世界将变得不一样。
(取材自《“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无人驾驶、无人服务等“无人系统”迅速走进了现实生活。
B. 人工智能在有些疾病的诊断上能力很强,但给不同体质的病人治病,医生仍将是关键角色。
C. “机器换人”不仅可以带来利润率的提升,还能得到丰富的数据,经分析可获得重要信息。
D. 在无人超市中,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数百台摄像机是保证正常购物、合理交易的最关键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技术、监管及顾客素质等制约因素,目前还不能全面推广。
B.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合格护士的综合智能,比能够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智能机器人高得多。
C. “人工智能”有强弱之分,弱人工智能已全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强人工智能人类难以企及。
D. 人类最终能否驾驭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尚无定论,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会让世界改变模样。
【3】请为以上三则材料各拟一个标题(长短可不一,总共不超过30字);并概述各则材料的主要启发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白居易的《琵琶行》:“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描写王勃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友人即将宦游之地的句子是“___,__。”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边塞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6)《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2)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_____,______。”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自己能够“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要有忧患意识,指出如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危险。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将两种归途进行对比,表现诗人隐逸自得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阁夜》中借听觉和视觉营造了一种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敌方溃退,于是就下令追击。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茅草被秋风卷过大江之后的场景。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两种动物来侧面描写了蜀山的高峻。
12、(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2)《临安春雨初霁》中,点出“诗眼”,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词人在上片写出了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乐音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来写人们彻夜狂欢之景。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沈园二首(1)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释:(1)两诗为诗人晚年重游沈园时悼念前妻唐氏而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开篇即渲染悲凉氛围,并以一“哀”字,定下全诗情感基调。
B.第二首,结尾诗人凭吊遗踪而泫然泪下,饱含对唐氏复杂深沉的情感。
C.两首悼亡诗,不仅写了眼前景象,更含有对昔日生活情景的深深怀念。
D.两首悼亡诗,均首尾呼应,欲扬先抑,表达含蓄蕴藉,情感真挚感人。
【2】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沈园二首》为“古今断肠之作”。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断肠”的?请结合诗句加以简析。
1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为人类生活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
B.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而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主张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
C.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大学》,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内在本质的探究来获得真知,开启智慧。
D.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新唐书》《明史》等,这些史书采用的是编年体体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
——网络名言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也许能种养麦。终归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一位母亲的回答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