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苏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礼部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侍郎相当于尚书的副官。

    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职责。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报拳行礼,是古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脊背弯曲) 名我当(本来)

    B.而鸡豚(成) 故且怠(困苦)

    C.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有橐驼者(同类)

    D.尔植(勉励) 而幼孩(养育)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为其然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虽欲报恩将安归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 4、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   ④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⑥唯弈秋之为听 ⑦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 ①⑤/②③④/⑥⑦ B. ①④/②③⑦/⑤⑥

    C. ①②/③④⑦/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后,最接近原意的一项是

    A.这次夺冠可能性很大的省足球队甚负众望(深孚众望),兵败于家门,实在是令人嗟叹不已。

    B.向社会公开招干的启事一登出,报名者便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报名处热闹非凡。

    C.秋雨初霁,阳光和煦,公园里游人如织,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喜出望外)。

    D.我们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同爱国的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鸟音

    “今天又不会有鸟了。”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

    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新兵连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滩上的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废水池。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不放过!”

    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景。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

    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摘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一个也不放过,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滩外。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怪我太无情了。”

    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

    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连根鸟毛也没看到!”

    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呢。”但是,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

    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然而,就在张宏英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己看花了眼。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只鸟儿。

    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倒在池水旁。

    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你叫一声呀!”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

    “快走开,哟兮——”

    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

    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

    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

    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

    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尽情地饮着。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轻轻地颤动起来。

    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即使是废水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的鸣叫。

    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

    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所有的力气,用于飞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

    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扳机。中弹的鸟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声音婉转清丽。

    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鸣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

    B.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

    C. 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鸟来了之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D. 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好处。

    3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赏析其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全选,则取前4题)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5)悠然心会,________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中“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世事茫茫难自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____________________,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山行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不知腐鼠成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7)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8)______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9)帘外雨潺潺,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令》)

    (10)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11)____________________。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12)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13)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4)____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15)今宵剩把银釭照,____________________。(晏几道《鹧鸪天》)

    (1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17)飞云冉冉蘅皋暮,____________________。(贺铸《横塘路》)

    (18)____________________,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19)____________________,翠禽啼一春。(姜夔《鬲溪梅令》)

    (20)休说鲈鱼堪烩,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1)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浣溪沙》)

    (22)知音少,____________________。(岳飞《小重山》)

  • 10、《游园([皂罗袍])》

    ①《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②《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③《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11、(1)做人要像《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以外物受影响,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2)以环境描写烘染人物心情是中国古诗词常用的技法。白居易《琵琶行》中,起首以“___________”一句,写秋夜之冷寂萧索,显送客之落寞压抑;回忆谪居之所时,又以“___________”一句,写居处之偏僻苦寒,显谪贬之失落孤苦。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非仅仅是“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极其渺小。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阿房宫建筑群钉子比细小的粮食还多。

    (3)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E.最后一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 知 敌 之 害 而 不 知 为 利 之 大 秦 有 六 国 兢 兢 以 强 六 国 既 除 訑 訑 乃 亡 敌 存 灭 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柳宗元《敌戒》)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柳宗元与同时代的________ 都是____________的倡导者。

    3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有人说,年青的陆游正是不了解世事的艰难困苦,才有“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志气与抱负,才有这样的气魄,也有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人应该早知世事艰。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场辩题为“早岁无须知世事艰/早岁须知世事艰”的辩论会。

    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