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B.三径就荒 就:是 犹望一稔 稔:庄稼成熟
C.是以区区之情不能废远 区区:微不足道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心:随心
D.享国之日浅 享国:君主在位年数 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突然转入紧张的学习作息,有不少同学对学习心有余悸。
②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文可谓字字珠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③某市的路边摆放密集的垃圾桶,据称这是“为了倡导市民养成不要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但很多市民认为,此举有缘木求鱼之嫌。
④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昭然若揭,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
⑤随着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粉墨登场,出门只带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⑥这家曾获得众多荣誉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中出现如此严重、如此低级的造假行为,真可谓匪夷所思。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老张看到我们非常高兴,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大家,还热情地拉我们去他家。
B.他父亲在做手术,派人捎信给我,让把相关资料送过去,以便进行必要的参考。
C.前边走来了三个精神病院的医生,医术高明的他们齐聚会诊室,商议治疗方案。
D.被访者虽然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4、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大王来何操 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⑦沛公安在 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C.①③/②④⑧/⑤⑦/⑥
D.①③/②⑦/④⑥/⑤⑧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②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③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④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鲭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⑤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⑥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⑦“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⑧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⑨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⑩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⑪“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竟宰了这条鱼,他想。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节选)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在老人捕到大鱼后,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并杀死了它。
B.海明威主张创作既要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想象。《老人与海》(节选)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C.《老人与海》是自传体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以期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D.第⑧段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老人的痛惜和无奈。
【2】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1)第④段: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2)第⑤段: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3】选文中的“鲨鱼”代表了什么?文中关于鲨鱼的描写对刻画老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7、名句默写。
(1)《谏逐客书》中表明“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造成的结果就是“______________”,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邻之厚,君之薄也”语意相类。
(2)《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到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3)《涉江釆芙蓉》描绘泽畔芳草萋萋,主人公在江中采莲的美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要求别人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郦道元《三峡》中写三峡峰峦重叠,其中点明高山连绵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蚓从先天条件上看,不如蟹更容易生存,而结果却恰恰相反,是因为蚓“_____”,而蟹“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消愁的无奈之感。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细节刻画,描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相顾无言,难舍难分的情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描写祠堂下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3)东晋陶渊明曾在《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也有描写把酒赏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所说的“__________”表达了对自己整天思索的反省,以“__________”一句则指出自己曾经踮起脚远望的不足。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写出阿房宫走廊蜿蜒曲折的样式,而“________”一句则指出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的特点。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作者对自己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4)帘外雨潺潺,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令》
(5)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_______,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已《鹊踏枝》)
(7)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8)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 ,___。
13、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先描写“尖音”,再描写“辙迹”,借手推车写出了北国人民的悲哀。
B.本诗上下两节除词句和意象不同外,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这种重章叠唱的反复结构,加深了诗歌的感情。
C.诗人善于抓住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D.这首诗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都足以显示诗人的心与时代、人民跳动在一起,诗人是那个时代优秀的思想者和革命者。
【2】简要分析“手推车”这个意象的特点,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汉代始设于京师。隋朝以后所称的国子监,与太学完全不同。
B.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可以代指军队。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阐明主张的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直接对王德进行了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