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乐山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了综艺之友俱乐部!”

    D.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驼种树 ②其肤以验其生枯 ③木之性以离矣

    ④见长人者好其令   ⑤而幼孩,遂而鸡豚 ⑥歌夜弦

    可喜,亦多可悲   ⑧雨泽注   ⑨辟四窗

    ⑩东犬西二世 庭中通南北为

    A. ①②⑤/③⑥⑩//⑦⑧///④⑨/

    B. ①/②⑤/③⑥⑧⑨⑩/④/⑦/

    C. ①⑤/②/③⑥/④⑩/⑦⑨/⑧

    D. ①③④/②⑤⑩/⑥⑦⑧/⑨/⑪⑫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红色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B.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大不满。

    D.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在超过C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畅叙情(深远高雅)

    感慨之(连接) 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 山峻岭(高)

    于尽(至、及) 坐其次(排列)

    C.茂林竹(修整) 人之相(交往)

    修短随(变化) 其一也(意态,情趣)

    D.清流激(急流的水) 得于己(一时)

    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这一转移的节点为安史之乱。唐代后期,社会经济崩溃,中央政权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

    以陶瓷为例,北方农民很早就把陶瓷作为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至元明则最精美的陶瓷,全转移到江南来。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

    以商业情况而论,也是南方日见繁荣,北方日见萎缩。盐以两淮为主,茶则产于南方,铜铁矿冶南盛于北,渔业尤为南方所独揽。交通方面,南方水利日兴,舟楫之便远超北地。此可证明唐宋时全国经济命脉集中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重心转移至南方。在社会文化上,文化人物南方日渐增多。应举人数,南多于北;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宋中叶以后,南方多于北方,明宰辅数目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强。

    从政治区域划分大小繁简来看,唐至宋政治区分,南方愈见繁复精细;北方无分而有并。随之而来的是户口盈缩,唐开元时,南方县数户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到宋代超过北方,《文献通考》载,神宗元丰三年,淮以南户口远盛于北方,户数上南多于北,超出一倍。至宋室南迁,南方经济与人口,更超出北方。元、明代户口比数,莫如东南。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之因众说纷纭,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是河患。宋元明清时,黄河为中国患。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哀,互为因果。以关中水利而言,唐已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至明代,为保证运河水量,强抑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以致河患频仍,淮水亦成大害。

    其次,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恙。唐中叶后的藩镇割据,五代的兵争,期间的政治黑暗,已达极点。唐后期的中央政府,全倚东南财赋为生命,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其割据仅在河南、河北各道;江淮以南各道,还受中央控制。

    辽宋对峙,边界受蹂躏,不得生聚种养。宋夏对峙,东北与西北,遭到同样命运。关中河南,在外寇压迫下,无气大损。自安史之乱后,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通之所。因此,北方受祸害常烈于南方。

    其三,江浙一带水利发达,推动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仁宗时,开始对水利有计划的修筑:神宗时,颇重视苏州的水利。南方水田之利,渐受关注。北宋政府在江南特置提举官董其事;南方有能力者,亦盛事殖产,开置大批水田。

    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水利开发;而江南兼并之风,有加无已,形成少数大地主与多者佃户的局面,财赋则占天下十七。明代没收土豪田租,一依租额起粮;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苏州尤甚。

    (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史之乱是中国经济文化转移的一个重要转折。安史之乱之前,北方囊括我国的经济文化,此后,经济文化渐渐偏倚南方。

    B.元明两代最精美的陶瓷生产全部转移到江南,以及宋后的木棉种植都主要在南方,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

    C.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北方自身的原因,也有南方独特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黄河的泛滥成灾。

    D.北宋政府在江南设置提举官来监管水田之事,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于水利开发,这些对推动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提出观点后,分别从陶瓷、木棉种植、商业情况、交通等方面来举例论证这一观点。

    B.文章引用《文献通考》中的记载,有力证明了南方县数户口到宋代远远超过北方的事实。

    C.文章按朝代先后顺序来介绍陶瓷,先说唐,再说宋,然后元明,显得层次清晰。

    D.文章论述“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先概括原因,再列举现象,符合认知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文化自安史之乱后逐渐向南转移,应举人数及宰相人数到宋中叶后,都南多于北,甚至明代宰辅数南方占三分之二多。

    B.宋元明清时,黄河水患的有无,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衰落与兴盛,有密切关系;到明代,还强抑黄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导致黄淮水害。

    C.不管是宋辽对峙,还是宋夏对峙,自古以来,我国北方是战事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战事后方的退遁之所,北方所受祸害比南方惨烈。

    D.宋仁宗、神宗时都重视水利建设,南方水利建设对我国经济文化南移有不同程度影响,在经济文化南移的背景下,明代天下租赋,多在江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春日之晨和秋日之夜的孤独与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直接表明不断积累善行而形成的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

    (2)《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认为,要想在无穷时空里邀游且无所待,需要做到“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9、课文默写

    (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描写水天相接、浑然一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作者在写了“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之后,又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5)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秋景萧瑟,故古人常以秋景写哀情,例如杜甫《登高》里一句诗句“____________”就通过描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秋景,表达出了作者的悲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形容“小年”之局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读下面唐代韩愈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春》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春天即将结束,花草树木各逞姿色,争芳斗艳。

    B.《春雪》中“惊”字透露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二月刚见草芽也令人吃惊、失望。

    C.前诗虚写雪,写出了杨花榆荚的洁白轻盈;后诗写雪实中有虚,使雪美丽而有灵性。

    D.两首诗描写了不同的春景,无论盼春惜春,都能领略到诗人乐观向上的情绪。

    【2】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请结合《晚春》和《春雪》的最后两句谈谈韩愈诗歌的“奇”。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欲留补牙职。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乾祐末,汉隐帝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仁浦曰:“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可自免。”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薄视之。仁浦曰:“臣能记之。”遂手疏于纸,校薄无差,周祖尤倚重焉。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相,议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决意用之。宋初,进位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从征太原,中途遇疾。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侍中。仁浦性宽厚,务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力保全之。当时称其长者。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教之,全活者众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B. 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 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C. 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D. 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枢密院,古代官署名,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等,宋朝时为最高军事机构。

    B. 科第,科举考试。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始现于汉武帝时期。

    C. 太祖,古代帝王庙号,常见于开国皇帝,多为创基业者,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 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仁浦为人正直,不肯侍奉降将。他在晋末做小史时正直谨慎无人能比,契丹进入中原时魏帅杜重威想留他任职,他因重威是降将而连夜逃走投奔汉祖。

    B. 魏仁浦足智多谋,助周太祖成事。在汉隐帝欲杀害周太祖时,他建议周太祖修改诏书,以激起将士们的愤怒,免去灾祸,周太祖听从了建议,取得了成功。

    C. 魏仁浦熟习政务,牢记将名兵数。周太祖曾问他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他提笔即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竟没有一点差错,周太祖特别倚重他。

    D. 魏仁浦宽容仁厚,以德报怨被赞。汉隐帝宠臣贾延徽曾多次诬陷他,险些使他遭遇不测,然而当贾延徽被擒后他不仅不报私怨,还保全贾延徽,被赞为长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

    (2)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写下了请战书。随后,其行医日记中的部分内容被媒体曝光。下面的这部分曝光内容被读者称作现代版的“与夫书”。

    “此事我没有告诉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当年过于恐慌,导致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临床医生今日的临床经验远胜往昔。”

    “在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将无人可以幸免!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检工作。好处在于不再需要不停的院内会诊,可以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病人也可以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注)“明昌”系张旃的丈夫李明昌。

    读了材料内容,你有何感想?请选取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一篇文章。你可以给张医生或她的丈夫写一封信,分享你的感受;也可以根据张医生行医日记的内容,结合你了解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给社区民众写份倡议书。凡有署名,请一律使用“明明”字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