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北京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以音乐为主题,开创了新音乐体验方式和新文化商业模式。在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今天,其意义不可理喻

    B. 7月31日,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闭幕。大赛期间,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尽职尽责,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C. 乔布斯逝世后,不少苹果迷发帖表达哀思,其中一位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成就了乔布斯。”

    D. 今年,泰国发生了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针对这一灾情,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要对泰国鼎力相助,提供资金和物流方面的支持。

  • 2、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拿一所学校美轮美奂的建筑来衡量这所学校是否优质,应该要看学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

    B.假期返校,学生课内学习的状态无比糟糕,就像身处迷雾之中目无全牛,看不清自己的目标。

    C.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D.他是个闻名全国的画家,但非常乐意扶助年轻人,经常有金针度人之举,把自己的作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 3、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张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夫妻中年才得了这个令郎,的确太娇惯了,孩子毁坏的公物我一定照价赔偿。”

    B. 本店内沃尔沃XC90现车销售,颜色可选,指定车型可优惠10万元,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电垂询。

    C. 同学从千里之外的老家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推辞不掉,只好笑纳了。

    D. 表弟要参加村支书竞选,特地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一定鼎力相助。

  •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选择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恕   见:看见,知道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   休:福禄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季豌豆

    周大新

    在诸种庄稼中,我最喜欢豌豆。

    小时候,每到豌豆苗长得有筷子高时,娘总要让我拎个小篮,去豌豆地里掐一点豌豆叶回来,放在面条锅里当菜。一大锅面条有这一把豌豆叶,就显出一股青鲜之气,我们兄妹几个逢着吃这豌豆叶面条,都要呼噜呼噜吞个肚子滚圆。

    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相掺其间。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

    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人们不深深地呼吸,快活地揉着胸腹。我们这些平日无缘赏花,根本见不到大片玫瑰、月季的农家孩子,常被这大片的豌豆花激动得嗷嗷乱喊,总要绕着豌豆地四周的田埂边跑边叫:嗬,看那片!哟,看这片!

    豌豆角长出后,我们便要千方百计地去偷摘来解馋。豆粒没长成、豆角还扁还嫩时,我们便把豆角整个地塞到嘴里嚼,直嚼得满嘴青甜,绿汁直滴……

    豆角将熟未熟时,大人们也常摘些到家,在锅里带荚一煮,让我们剥荚吃豆,这时候的豆粒已是十分筋道分外香了。待把豌豆收割下来拉到晒场上一打,我们便又可以吃到喷喷香的豌豆糕了。娘做的豌豆糕最好吃,她总把豌豆磨碎成面,用细箩箩过了,而后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经石碾碾压打净豆粒之后的干豌豆秧,除了可烧锅,还特别柔软好玩,我们常在豆秧上打闹翻滚游戏。遇到家里来客床不够睡时,娘便在地上铺厚厚一层豌豆秧,让我盖了被在上面睡。每当我躺在那柔软的透着香气的豌豆秧上时,总想起奶奶给我讲的那个神话故事:老天爷为了使自己造出的人能在世上活下来,便叫自己的几个儿女各变成一种可供人吃的庄稼。性情不好的长子变成了小麦,身上有芒;身高体胖的次子变成了苞谷,棒子特大;性情温顺、身子柔软的女儿变成了豌豆,所以豌豆全身没有一点坚硬刺人之处,而且通体溢着香气……

    因了这些,我对豌豆怀了特别的喜爱之情。

    去年初夏我回故乡探亲,当时正是豌豆长角的时节。到地头一见那久别了的青绿色的豆秧,我立时高兴地蹲下去抚摸它们,同时扭头问弟弟:“自己的责任田,为何不多种点豌豆?”不想弟弟沉了声答:“就这一亩我都不想种了,这是最后一季!为什么?我一惊。“你看看,还有哪家在种豌豆?”他抬手朝四野一抢。我搭眼朝周围的田里望去,可不,到处种的都是麦子,自家的豌豆田是唯一的一块。“作都不种了?”我很惊异。

    “这是低产庄稼,又怕大风,化肥又贵,种了根本赚不到钱!”弟弟瓷声瓷气说道,“加上如今人们的口味变了,都只愿吃麦面,不愿吃粗粮,收了豌豆卖给谁?”

    我“哦”了一声,很觉意外,不过细想之后又觉得这话有理。

    “怕是豌豆也要走大麦、养麦、赤色豆的路了。”娘在一旁叹了一句。我听后心里一震。早先这地方每年都种的大麦、养麦、赤色豆,这些年已基本上绝迹。从我记事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就有三种庄稼不种了,难道我十分喜爱的豌豆也要步它们的后尘?

    “明年咱也不种了!”弟弟又决然地说。我不好再劝弟弟,眼看赚不了钱,继续种下去又有何益?也许,人类就是这样在对庄稼的比较和抛弃中前进的。祖先们当初大约是太饿了,选定的庄稼种类太多。如今,现代人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比较和选择,把好吃的、高产的、容易种的保留下去,把粗糙的、低产的、不易种的抛弃掉。然而这种抛弃是否对人类自己都有益?

    “豌豆这东西有时可做中药引子。”娘在一旁幽幽地说,“日后都不种了,用时去哪里找?”

    我没再开口,我忽然想起近些年来不断发现的一些新的疾病,那些疾病中有的是不是因为人们把不该抛弃的庄稼抛弃后引起的。但愿不是,但愿我们的祖先也得过那些病,只是因为科学不发达而没有发现它们。

    我长久地站在豌豆地头,望着那些青闪闪的生机勃勃的豌豆秧在心里思忖:它们就要在这块地上消失了,也许几百年之后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种过吃过疏豆,那时的孩子,更不会享受到我们童年时摘豌豆角解馋的乐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豌豆怀有特别的喜爱之情主要是因为豌豆带给作者很多童年乐趣,另外,奶奶讲的关于豌豆的神话很好听也是原因之一。

    B.文章写作者躺在豌豆秧上想起奶奶讲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可读性,也通过对比描写了豌豆性情的温顺,秧苗的柔软。

    C.文中有两处对母亲的语言的描写,母亲的话非常朴实,显示了她的生活阅历,引发“我”的思考,为升华主旨埋下了伏笔。

    D.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豌豆花,其中描写豌豆花的美丽芬芳以及孩子们见到豌豆花的激动心情属正面描写。

    【2】对文章中划线的疑问句,你觉得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并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3】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最后一季豌豆”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人的言谈是其性格特点的外在流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一开始就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告诉他武力征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描述的解牛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文中用两首名曲来形容解牛的声音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前二天,相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疋硕的一项是( )

    A.“风细柳斜斜”一句写春柳在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将尽而未尽。

    B.“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较为工整地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的图景铺排开来。

    C.“咨嗟”一词在本词中可解释为“赞叹”意,赞叹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思归之欲望。

    D.“故国”指故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的“故国”一词含义不同。

    2下列诗句中,表现寒食习俗的一项是( )

    A.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B.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C.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D.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简析“烟雨暗千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诚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使人微随张仪,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乃以相印援张仪,厚赂之。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B.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C.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D.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掠笞即拷打、笞击,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刑罚类似,都是用刑具抽打人,其中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B.从亲这里指合纵相亲,合纵连横是战国中期纵横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使六国联合起来向西共同抗秦,故称“合纵”。

    C.客卿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本文中秦国请魏人张仪来做官,其位为卿,且以客礼待之,故称。

    D.妾,在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男子在妻以外纳的女子,其地位一般低于正妻;古时也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师出名门。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从鬼谷子,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B.张仪乐观豁达。他曾陪楚相喝酒,楚相丢失玉璧,门客怀疑张仪,把他拘捕起来拷打;事后张仪认为只要舌头还在,就没有大的妨碍。

    C.张仪才干卓著。当他拜见秦惠王,惠王就把相印授予他并策划攻打诸侯的事宜;他出使楚国深得赏识和信任,被馈赠了大量财物。

    D.张仪善于纵横。张仪先说献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谎言,诱使楚王和齐断了联系,再和齐共同攻打楚,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微随张仪,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4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习近平推心置腹,提出了6个期望:第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第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第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第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第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第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针对这些期望,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到三个期望,注意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